“大成果”往往来自于“慢功夫”

2021年11月29日 08:4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观点声音】

  “慢功夫”是积累力量的过程,犹如跳跃前的下蹲、射箭前的拉弓,蹲得越狠、绷得越紧,跳得就越高、射得就越远。科研工作者只有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能十年磨剑,出鞘惊人,才能成为科技强国大厦强有力的基石。

  高娃

  据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报道,在位于克拉玛依市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盐生植物园,盐角草、野榆钱菠菜等盐生植物长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与周围的盐碱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盐生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经过治理的盐碱地,3到4年就能达到耕种标准。

  盐碱地改良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易反复,曾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各地盐碱地改良成果却让人眼前一亮:甘肃省白银市在盐碱地上建起了鱼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盐碱地上种起了水稻、河北省曲周县从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不毛之地如何成为聚宝盆?这背后是科研工作者长年累月的艰辛付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扎根新疆近40年,创新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技术,就是为了让盐碱地不再贫瘠。

  科学研究是个细活、慢活,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创新需要周期,突破需要积累,非得下一番把“冷板凳”坐热的“慢功夫”不可。有报道指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埋首技术攻关24年,打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专注科研30年,只为设计出中国的核潜艇;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试千方、尝百药,潜心研究青蒿素几十年,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性贡献;被习近平总书记夸奖“长得好”、在盐碱地上亩产达到302.6公斤的“齐黄34”大豆,凝聚着山东省科研人员20年的心血和汗水……可见,“大成果”往往来自于“慢功夫”。

  有些时候,快不见得就是好事,慢不见得就是坏事。当下,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有的流连光鲜世界,迷失在鲜花和掌声中;有的为了追求所谓热门职业,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科研工作者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更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慢功夫”并非“慢作为”,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提升自身本领的过程。“慢功夫”是积累力量的过程,犹如跳跃前的下蹲、射箭前的拉弓,蹲得越狠、绷得越紧,跳得就越高、射得就越远。科技创新,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埋在地下的基石越大越坚实,科技强国的大厦才能建得越高越雄伟。科研工作者只有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能十年磨剑,出鞘惊人,才能成为科技强国大厦强有力的基石。

[责任编辑: 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