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 09:0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非遗故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一条红绳在手上通过流畅地绾、结、穿、绕,成了一个造型典雅的中国结……11月29日,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七坊街的一间工作室内,绳结艺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林生正忙着编新品。
绳结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一种,始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如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等。
“我正在研究新样式,给仿古玉配上绳结,做成项链。”胡林生说,除了传统的中国结,他还把绳结衍生出吉祥挂饰系列和编结服饰,包含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手链、项链、腰带、盘扣等,都是逢年过节送礼的热门选择。
“一个小小的中国结,看起来简单,但学习起来可不容易。”胡林生说。
出生在山西的胡林生8岁起就在母亲的熏陶下接触绳结,“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跟她学习用布条编织成中式服装上的纽扣结,渐渐地我喜欢上绳结。”
16岁,胡林生参军到新疆,之后的12年间,一直坚持做绳结,“战友们也都非常喜欢我编的绳结。”
退伍后的胡林生专业从事绳结编织工作。为了让这项传统技艺和时代同行,他不断地学习、寻访。
2018年,绳结艺术入选第五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胡林生成为绳结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新疆刺绣研修班)”,前往上海学习。
多样的文化交流融合,和国际大都市带来的前卫创作思路,使他受益颇多。近年来,胡林生带着他的作品参加了第12届北京文博会、第14届深圳文博会,大受好评。“相比于流水线生产,手工编织的作品更有温度。”胡林生说。
如今,胡林生成立了自己的设计生活馆,还经常走进乌鲁木齐各中小学等开班授课,授徒传艺,“我的目标是推动绳结技艺进入文创领域,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