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08:4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1月28日,麦麦提·依力在自家开的烤肉店里,忙着招呼客人。2018年,麦麦提从叶城县棋盘乡搬迁至阿克塔什镇后,开了这家烤肉店,每个月能赚8000多元。
“现在,我们家4个人中3个人有工作,生活越来越好。明年我想再租一个门面,扩大烤肉店的规模。”麦麦提说。
2019年底,新疆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6.94万人喜迁新居。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新疆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整体谋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通过加强和完善后续扶持工作,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软硬件跟得上 群众获得感更强
“万亩土地万亩金,雪山大漠洗冬尘。昔日戈壁变良田,万亩良田惠民生。”这是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阿格达拉镇的真实写照。
“十三五”期间,阿格达拉镇安置了全县6个乡(镇)搬迁来的3000多名贫困人口。安置房通了水、电、暖,镇里还建有医院、幼儿园、活动中心等。
12月3日,走进村民巴合提·塔汗的家中,窗明几净,水、电、暖配备齐全。
“刚来的时候,煤气灶不会用;孩子要洗澡,热水器温度调不好……虽然都是些小事,但镇上的干部随叫随到,帮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巴合提老人说。
阿格达拉镇党委书记刘先举说,搬迁群众入住的第一天起,乡镇干部就开始走家串户,一边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唠家常、谈政策的方式,帮助搬迁群众放下思想包袱,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一边建立搬迁群众困难诉求台账,严格落实1天内研判、3天内反馈、5天内回访的“1+3+5”工作机制。
如今,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原则,天山南北持续补齐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搬迁群众就业有着落、生活有奔头,安置点成了他们崭新、贴心的家园。
家门口有活干 就业增收路子多
“家里养了75只羊、种了25亩大芸,妻子在乡里的学校工作,我家一年收入加起来6万多元。”谈到搬迁后的日子,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买提于素甫·买司地笑得合不拢嘴。
2019年9月27日,包括买提于素甫家在内的114户乡亲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沙漠腹地,住进设施齐全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11月,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实现脱贫。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达里雅布依乡成立了畜牧养殖、大芸种植和旅游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牧民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的愿望。
2020年,在自治区扶贫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开辟了420亩大芸试验田,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脱贫户”的产业联合体模式,带动100余户村民参与产业发展。
如今,村里种的大芸已经采挖,畜牧养殖合作社里羊存栏数已达到2万只,仅今年国庆假期来旅游的人数就已超过300人……
我区各地对搬迁群众有针对性地强化分类、分级全员培训,通过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续产业帮扶、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式,累计扶持9万余名搬迁群众在新的安置点实现了产业增收、就业增收、自主增收。
群众信心更足 内生动力更强劲
易地搬迁为昔日贫困群众带来许多改变,搬迁群众正经历着一场改天换地般的蜕变,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11月28日,家住阿克塔什镇的图尔荪马木提·依明一早就钻进了自家的蔬菜大棚,看着红彤彤的西红柿,他满脸喜悦。
2019年,图尔荪马木提一家搬迁到阿克塔什镇后,他一直在蔬菜大棚打工。今年7月,学到技术的他,以每座每年5000元的价格承包了7座大棚,其中4座种植西红柿,3座种植西瓜、甜瓜和反季蔬菜。
“种植大棚后,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现在西红柿已经是第二茬了,过两天就可以采摘拿去卖了。今年的效益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计划明年再承包3个大棚。”图尔荪马木提说,搬迁后,村里会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学到大棚种植技术后,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起,叶城县柯克亚乡、乌夏巴什镇、棋盘乡等山区乡镇的1.4万名农牧民相继搬到阿克塔什镇。为让群众安居又乐业,阿克塔什镇建设了乡村车间、沿街商铺、农贸市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产业园区、畜牧养殖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沿街商铺的带动,解决了搬迁户58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阿克塔什镇党委副书记齐福宝说,创造美好生活,还得靠群众自己的双手,镇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发展方向,尽可能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内生动力。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搭建各类就业平台,才能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搬迁后的群众通过就近就地就业、自主创业、发展产业等途径,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拍热扎提·阿不都、热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