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才”路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

2021年12月16日 10:4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思考与建议】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唐先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抓好人才建设,发挥好人才的能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必须广开“才”路,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在激发人才活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无人机植保、云端放养管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农业应用层出不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抓好人才建设,发挥好人才的能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必须广开“才”路,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在激发人才活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培育乡土人才,打造高素质“土专家”队伍

  搭建农村人才分级分类数据库。架构本土人才网络,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分级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管理体系。

  构建农民多元培训体系。组建乡土人才交流团、成立“乡土人才超市”、建立人才交流栏,采取个性化定制模式,让农民甄选实用培训内容,根据自身需求“点餐”。采取实用技术培训、田间地头实训教学等形式对农民开展培训,同时,引导和激励高素质农民接受学历教育。组织乡村致富带头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科技人员以及农村干部开展阶段性学历教育,主要依托大中专院校、本科函授班、职业高中和线上教育等进行学历培训与提升。

  育优用优村干部及后备村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采用外引、内育、下派等方式,把群众公认的道德素质高、号召力强和有本事带领农民致富的优秀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群体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科技人员等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人才信息库,分批选送其接受多元化专业与职业培训,安排实践锻炼,并定期对他们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加大对乡土人才的表彰和激励力度。选树身边典型,讲好身边故事,广泛宣传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热爱农村、扎根农村,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的乡土人才典型事例,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激励。要把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获得职业资格或通过学历提升得到的证书等作为扶持和激励乡土人才的重要依据。

  建立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机制。面向扎根和活跃在乡村中从事技术应用与推广、传统技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乡土人才,建立针对性的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对乡土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放宽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为其配备相应的待遇。评价标准重点围绕能为乡村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能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技能水平等维度进行考量。

  开展“银龄行动”。重视并发挥老一辈匠人的“传帮带”作用,着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名师名匠。开设手艺人基金扶持项目,特别是对于愿意开班授课的老手艺人进行物质、精神激励,比如适当的补贴,为其开班提供场地,利用本土能工巧匠,将其所掌握的传统技艺等传承给愿意学习的年轻人,采用“政府买单+村民受益+老有所用”的方式,培养堪称名师名匠的技能人才。

  招纳返乡人才,吸引人才扎根乡村一线

  拓宽人才返乡门路。分级建立省、市、县返乡人才信息登记服务平台和返乡人才储备库,把外出人才信息与当地基层人才缺口进行有效对接,向他们宣传返乡的政策与待遇,发放回乡邀请函并积极开展“迎老乡回家”活动,鼓励他们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构建乡贤智库平台。以村级组织为单位,将定居外地的乡贤纳入乡贤智库,积极引导乡贤反哺乡村。发挥乡贤智库的作用,让他们依据在外地的所见所闻对乡村发展建良言、献良策,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打好学缘、地缘与亲缘三张牌。让乡村人才打破地域限制,向整个社会延展,攻克乡村知识文化以及技术“贫血病”。对于籍贯是本地的人员,特别是大学生、复员军人、想反哺家乡的商业人士等,通过政策倾斜、形象宣传、价值观引导,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吸引他们带着技术、资金、项目、渠道、市场等资源返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发挥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招才”政策系统化集成化。贯彻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的优惠政策,打造一条人才供应链,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壁垒,鼓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政府通过提供关于税收、资金、项目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落实有关市场准入、用电用地、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用多重红利叠加形成“投资凹地”,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采用多管齐下的激励方式,多重效应助推乡村振兴。

  激励人才下基层,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组织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建立与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培训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组建“惠农专家智囊团”,派出教师指导团、科技特派员并采取专业技术人员到定点乡村挂职,向当地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合作、教育、农业、医疗等援助服务;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借助对口援疆的政策优势,与各兄弟省市协商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发挥党员的示范效应,选派党员中的优秀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到基层挂职锻炼,参与乡镇各项工作安排,着重发挥科技指导作用。

  建立干部下基层与职业发展正相关机制。把公职人员、党政干部下乡任职同职务与职级晋升、工资套改、体检休假等福利相挂钩,着重提拔工作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干部。

  开展“能人带动”和结对帮扶活动。首先,选聘农艺师、畜牧师、林业师等专家人才与当地“土专家”“田秀才”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教学,使乡土人才有技术支撑;其次,积极选派乡土人才与当地先进企业结对,选派人员去企业观摩,转变思维、拓宽眼界,把当地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成果;再次,鼓励各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和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在农村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经验传授和风土人情介绍等手段,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感情,为新时代乡村建设储备优秀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只有集聚各类人才资源,选贤举能、大胆创新,才能为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