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土地流转开启增收“薪”天地

2021年12月19日 09:4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云梅

  棉花已经采摘完毕,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阿克托格拉克村村民艾买尔·吾斯曼目前只剩下给棉花地浇冬灌水的活了。

  “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12月6日,艾买尔说,家里的40亩棉花地以前需要“全家总动员”才能种好,现在土地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后,合作社的棉花地达到4500亩,他一个人就能管好200亩地。

  土地流转,让碎片化的土地连成了片,方便了机械化作业,浇水施肥都更加精准,管理起来也更加轻松高效。

  土地碎片化和农业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巴楚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今年,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部署改革试点,支持巴楚县在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推广高效节水农业上先行先试,探索破解南疆土地碎片化、水资源短缺难题。

  巴楚县围绕老百姓牵肠挂肚的难点问题,制定了推进高效节水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动改革试点任务完成。

  经过一年试点,巴楚县在农业节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破解南疆土地碎片化、农业用水粗放、经营分散等问题积累了经验。

  巴楚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耿德一说,通过对土地平整合并,巴楚县土地上的斗渠、田埂减少40%左右,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0%左右,单块土地大小由过去的3—5亩,扩大到最少500亩,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巴楚县还强化科技支撑,引进涉农类龙头企业开展农田技术服务,统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管理技术,实行水肥一体化运营。同时,与科研单位合作,完成盐碱地改良5万亩,氮肥、磷肥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巴楚县棉花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耿德一喜滋滋地说。

  通过改革,巴楚县涌现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5家,不仅包括涉及农机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经营。

  耿德一说,这些龙头企业为试点项目提供各类社会化服务,形成从种、肥、水到农机、劳务的产业链。其中,随着全县13家棉花龙头企业棉纺能力突破60万锭,织布企业落户4家,巴楚县已形成从优质棉种植管理、轧花加工、优质棉纱生产到织布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改革红利的释放,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艾买尔说,以前家里靠40亩地,一年收入不过1万元;现在土地流转了,每年仅流转费就有2万元,“我在合作社工作,每月还有工资。老婆在村办工厂干活,家里收入翻了好几番。”

  艾买尔的邻居阿布都热合曼·阿布力孜将家中的10.8亩土地流转给喀什奥都糖业有限公司,在收获每亩500元土地流转费的同时,他选择开拖拉机再挣一份钱。今年仅此一项,阿布都热合曼的收入就有4万元。

  “单薪”变“多薪”,土地流转开启农民增收“薪”天地。“目前巴楚县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40余万亩。”耿德一说,今年试点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开展试点前增加了3000元。

[责任编辑: 权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