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新疆“最强大脑”风采——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疆代表团参赛观察

2021年12月25日 09:3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观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佛山市闭幕。此次大赛,新疆代表团共有16个项目参赛,与全国各地的博士后竞技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一展新疆博士后风采。

  “最强大脑”聚焦前沿创新领域

  18日15时38分,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蒲胜海刚刚完成大赛创新赛的路演,正复盘自己的项目。

  “在农业生产中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不均衡等问题,我们这个项目就是为推进现代智慧农业而研发的一种智能施肥设备,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定时、定量、精准施肥的自动化作业,提高肥料利用率。”蒲胜海说,目前该技术已在新疆累计示范推广100万亩,实现示范区氮磷污染负荷分别平均消减39.47%和38.72%,有效提高了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记者走访发现,主动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找准专业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区不少博士、博士后的共同成长路径。

  在大赛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区,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祖卡木颗粒等维吾尔医药产品独具特色。该公司研发的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入选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被誉为“维药中的速效救心丸”。项目科研团队凝聚高精尖研究人才,同时与北京、广州等地知名医院建立临床研究合作,为推动新疆民族药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代表团参赛项目结合自治区‘十大产业’及特色产业领域,涵盖了现代农业、中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8个专业领域,都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前沿交叉科技领域。”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小丰介绍,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聚集了全国各地“最强大脑”、高精尖人才。

  交流提升促科研成果转化

  此次大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小双研究员团队参赛项目——《植物极端耐干机制及资源挖掘利用》荣获创新赛铜奖,展示了新疆生地所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与热情。

  “见到了很多前沿科技成果,我们也和评委、同行进行了交流,获益匪浅。”李小双团队主要致力于土地荒漠化治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其参赛项目研究成果已运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生态防护,在活化沙丘、盐碱地变良田、现代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走出国门为全世界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良方,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力。

  李小双表示,评委在推广应用和融资等方面给团队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让她感受到,作为公益性极强的荒漠化防治研究成果,也有市场化、产业化前景。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荒漠化治理中,为全球干旱区人民谋福祉。

  大赛期间,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雅玲一直穿梭于各省市、企业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区。如何加强引才机制建设?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都是她关注的问题。

  “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新疆在引才方面与国内一些省份相比存在差距。希望能从国家、自治区层面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王雅玲说,该公司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但引进博士后数量屈指可数。今年,公司计划引进3名博士后。“当前,化工产业正朝着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科研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王雅玲认为,传统的化工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还需依托高水平研发团队,促进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

  支持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

  目前,自治区已设立各级各类博士后工作站167个,分布在石油能源、机械冶金、医药化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195人,博士后工作站架起了人才与企业的桥梁,已成为我区科研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覆盖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为新疆发展带来了更多创新力量。”王小丰介绍,我区建立博士后制度21年来,博士后队伍在集聚人才效应、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新疆博士后人员累计发表论文4000余篇,参与主持项目2600余项,发明专利近700项,博士后科研成果的推出,为新疆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区博士后在站数量年均保持在350至400名之间,目前在站博士后平均年龄33岁。

  “我们将以赛促培,加强对优秀项目团队的跟踪培养。同时,以赛促建,提升博士后人才队伍质量,支持更多的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王小丰表示,目前我区博士后工作站初具规模,但是经费投入和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还亟待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指导和扶持,引育并举,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计划博士后年均在站数量提升至400至500名之间。此外,将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设站支持力度,扶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区域性设站单位设立分站,引导更多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