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的味道

2022年01月04日 08:4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三农”今语】 

  张治立

  冬季去农村采访,田野的色彩是单调的,但农民的内心却是充实的。进入新年,很多农家开始筹划新一年的增收点,很多合作社在对过去一年的运营情况进行盘点。丰年的味道,伴着红红的灯笼越来越浓。

  这个冬天,农村大地处处涌动着变化。记者走进一个个昔日的传统农业县,看到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更大了、田间管理更科学规范了、温室大棚设施条件更完善了、蔬菜花卉品种更全了、特色林果示范基地数量更多了、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程度更深了。

  在农民底气十足的言谈举止间,在龙头企业机声隆隆的厂房里,在基层干部匆匆的步履中,记者看到的是农田稳中增效、农业稳中增产、农民稳中增收。一个“稳”字,是广大农民的“定心丸”,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定心丸”。很多农民表示,现在种地感到心中踏实,是因为国家有稳健的“三农”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稳妥的抗风险措施,农民有一定的科学种植经验。

  和一些农民深入交流,记者发现农民少了以前的“三问”——种什么好、怎么管理、销路在哪。现在,农民从一年的春耕备耕开始,抗风险能力就明显增强——把土地流转出去,一边拿租金一边拿工资。可以说,我区近年来持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让农民和消费者吃了长效“定心丸”。

  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共同推动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进程也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火花,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采访中,很多基层干部在确保农业生产稳定中胸有成竹,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深思熟虑;很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农资生产供应、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产业带动中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牵手农户在推进规模化生产方面方式灵活,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农产品提质增效方面善于学习和尝试。

  正是由于“三农”领域里的各种发展机遇、各种优惠政策、各种积极因素叠加在一起,全区各族人民才能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着农业产业链越延越长,推动着一二三产业越融越深。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