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司禾府印”:小方印见证屯田戍边史

2022年01月11日 08:4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丝路瑰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一枚小巧而精致的印章,被陈列在新疆博物馆一楼《新疆历史文物展》汉代文物展厅中央,阴刻“司禾府印”四字,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这枚炭精制方印是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它的边长只有2厘米,高1.6厘米,印文为篆文,分两行,一行‘司禾’,一行‘府印’,印纽为桥纽。从字体和纽式可确认,这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的印章。”新疆博物馆讲解员聂梦瑶介绍,“司禾府印”是1959年从尼雅遗址出土的。印章虽小,却是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的实证,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尼雅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是新疆首个获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绿洲城邦聚落遗址,经考证,是丝绸之路南道重要的绿洲城邦——精绝国故地。

  精绝国是西域36国之一,《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为何小小一枚印章如此重要呢?聂梦瑶说,这枚“司禾府印”的出土证明东汉王朝曾在这里设有专门管理屯田事务的国家机构,是汉朝在西域推行屯田的历史见证。在两汉时期新疆众多文物中,考古发现的官印屈指可数,因而这枚小小的印章显得十分珍贵。

  这枚小方印浓缩了两千多年的屯田戍边历史。汉朝建立初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兴起,对汉朝构成很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为做好远征的后勤保障、实现边陲的长治久安,在西部地区实行了屯田戍边政策,在各地设立屯田点,进行屯田开发,凡有驻军之地,便会有屯田作为经济保障。尼雅遗址出土的这枚东汉“司禾府印”,证明此地就是当年东汉屯田的一个区域。

  汉朝在西域的屯田,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使丝绸之路商旅往来更加安全。在屯田过程中,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传入西域,从而推动了西域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为中原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在尼雅汉晋时期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麦粒、麦穗、青稞、糜子、谷、蔓菁、桃、杏等遗物。这些农业成就的取得,不仅是当地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果,也得益于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屯田政策。这枚“司禾府印”的出土,是汉朝在当地屯田戍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史证。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