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新疆这些野生动物“过冬”妙招

2022年01月11日 09:0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寒冷的冬天,人们用棉服、暖气、暖宝宝抵御寒冷。野生动物虽然没有取暖用具,也有自己的越冬妙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的野马、野骆驼、大天鹅等野生动物,它们是如何御寒的。

  其实,很多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学会了抵御寒冷,有些动物甚至能通过生理变化来抵抗寒冷。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马、野驴和鹅喉羚便是如此。它们每到秋冬季节,身体脂肪层会变厚,还会自动脱掉“夏装”,换上能保暖抗寒的“厚毛衣”。但是,困扰它们的并不是寒冷,而是吃饱肚子。冬天植被稀少、食物缺乏,经常还有暴风雪降临,因此,每年冬季,保护区工作人员会在暴风雪天气,把一捆捆的草料,撒放在野马、野驴出没的地方,协助它们安全越冬。

  和野马相比,生活在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骆驼,更能适应寒冷恶劣的气候。冬天,它们不但会换上一身厚实的“皮毛大衣”,脚下厚厚的胼胝,还能减少体内温度散失,如同穿了一双厚底棉鞋。野骆驼还会自我调节体温,寒冷时,能将体温自动降到34摄氏度,适应外界寒冷。即便保护区冬天植被很少,它们也不用担心饿着,因为它们的瘤胃有20个至30个储水小囊,后背驼峰还储存有大量脂肪,一个月不吃不喝,它们依旧可以活得很好。

  生活在乌伦古河流域的河狸,是野生动物中最会经营生活的。每年入冬前,它们就开始储存食物,把树枝、树皮和树根藏在水底,还会用石头压住,防止这些食物随水漂走。在自建的房屋里,铺满干草和树叶,等到河水封冻时,其他动物都面临寒冷和饥饿,河狸一家却可以舒舒服服地躲在洞穴里,饿了就去湖底挖储藏好的食物,困了就去温暖的房屋里睡觉。

  生活在新疆山区的棕熊,是大型哺乳动物中少有的冬眠动物,冬眠时要消耗大量的脂肪,因此,从夏末就开始大吃大喝,冬天临近时,会选择一些树洞或者岩洞,作为冬眠洞穴。冬眠期间,体温和代谢频率会自动降低,靠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它们的冬眠不会像爬行动物那样,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如果储存脂肪不够,或者天气比较温暖,它们也会苏醒外出活动。

  和哺乳类动物相比,鸟类抵御寒冬的能力似乎更强。阿勒泰山区有两种这样的珍稀鸟种,岩雷鸟和柳雷鸟。它们每到入冬时节,会自动脱掉带有栗棕色花斑的“夏装”,换上白色厚实“羽绒服”和“雪地靴”。它们的这身“冬装”极为保暖,即便气温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它们也能在雪地觅食、行走,晚上还可以在雪地刨洞,安然入睡。

  在阿勒泰、塔城等地,还有一种叫黑琴鸡的珍稀鸟儿,也是对付寒冷季节的高手。它们的黑色羽毛进化出吸收太阳光热的奇特本领,因此,冬季的中午,会去阳光充足、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这样,到了晚上,气温下降至零下40摄氏度,它们就可以在雪地刨洞睡觉。

  冬天,在新疆一些水域,还能看到天鹅、绿头鸭等水鸟。它们光着脚,甚至嘴巴上结了冰,依旧在水里游弋。天鹅、绿头鸭之所以不怕冷,一方面是因为羽毛浓密、保温性好,羽毛中含有非常多的温暖空气,像穿了一件羽绒服;另一个原因是它们的腿脚温度仅有0至4摄氏度,接近低温天气的温度,对外界气温的变化并不敏感,嘴巴表面没有神经末梢,因此,即便气温下降到零下30至40摄氏度,它们嘴巴和腿脚表面结了冰,也不会冻伤,依旧活动自如。

[责任编辑: 宁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