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种地 政策超给力

2022年01月17日 09:0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追踪】

  天山网-新疆日报巴州记者站 周海霞

  “2021年,我们的无人化管理棉田项目初步取得了成功,还得到了自治区的政策扶持。今年,有了经验,我们的技术会更成熟,作业会更精准,相信能实现棉花亩产超过300公斤的目标。”1月7日,在尉犁县兴平镇3000亩“超级棉田”旁的控制室内,“90后”小伙艾海鹏和凌磊,一边谋划着今年的目标,一边细化着准备工作。

  他们所说的政策扶持,是指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项目。2021年,他们申报的《极飞数字农业物联系统及装备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得到了自治区科技厅给予的6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2021年,在193天时间里,他们两个人用无人化管理的3000亩棉田有一本账:跟传统管理模式相比,3000亩棉田一年节约肥料72吨,人力成本减少36万元……总收入722万元,纯收入35万元。

  “超级棉田”是如何养成的?两位小伙又是如何管理3000亩棉田的呢?

  2021年初,新疆极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尉犁县启动“超级棉田”项目,艾海鹏和凌磊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管理3000亩棉田,来验证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农业大规模种植的可行性。

  面对质疑,艾海鹏和凌磊却充满信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挑战,特别渴望尝试。”艾海鹏认为,农业的未来将由无人化管理来主导,繁杂的农事活动将由机器代劳,农民将会以更高效、轻松的方式管理农田。

  在尉犁县,棉花从4月开始播种,到10月底11月初采摘。

  艾海鹏和凌磊于2021年4月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挑战”。怎料“超级棉田”刚播完种便遇大风来袭。两人立刻补播,没多久再度遇到了大风和沙尘天气。多频次的自然灾害毁坏了他们先前铺设好的滴灌带和地膜,将大量棉苗掀翻在地。

  艾海鹏说:“那几场大风给我们造成的损失面积在1400亩左右,当时心里很难过。”

  历经风灾的考验后,两人原本以为可以喘口气。然而,棉苗又迎来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

  艾海鹏说:“我们采用了P80农业无人机作业,它最大载重40公斤,可灵活搭配智能药箱和种料箱,实现每小时315亩的喷洒效率。”

  自然灾害造成了部分棉田的损失不可逆转,无法再补苗,“超级棉田”的产量只能通过后期的水肥管理来弥补。艾海鹏和凌磊利用无人机拍下棉田的高清图片,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快速对图片完成分析,精准掌握棉花长势、病虫害等情况,用无人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精量化施肥、打药。

  新疆极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涛说:“水肥一体化,灌水很关键,棉花都是通过膜下滴灌,成本大幅降低了。”

  与传统农业灌溉相比,“超级棉田”用水量究竟有多大?精准灌溉能节省多少成本?

  郑涛通过对比分析说:“按传统的棉田管理方式,每亩地总用水量是600立方米到1000立方米,包含冬春灌。2021年,我们的棉田亩均用水量没有超过300立方米。水肥管理,再加上人力成本,1亩地可以节省400元。”

  与传统棉田不同的是,在“超级棉田”里,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采集棉田的图像、气象和土壤数据,全程记录棉花的生育进程,无人机、无人车会进行全自主打药、撒肥等植保作业,通过AI处方图实现了农药减施和病虫草害防治,高科技陪伴棉花从种到收。

  同年10月,棉花进入采收季,无人机开展了精准、高效的脱叶剂喷洒作业,促进棉花脱叶成熟,以便于大型农业机械采收。

  2021年,“超级棉田”亩均产量达254公斤。由于多次自然灾害造成了部分棉田不可逆的损失,并未达到亩均产量300公斤的预期目标,但“超级棉田”还是赚回种植成本且有盈余。

  艾海鹏说:“有很多农民去我们的地里看,认为不可思议。在政策的支持下,今年,我们会把这套技术,应用到有意愿一起干的农民棉田里。”

  “目前,公司已完成棉花单个品类的无人化管理,正大力推广辣椒、水稻、小麦等多个品类的无人化管理。”新疆极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龚槚钦说,“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新农人’的身份回乡创业,促进经验种地到科学种地的升级,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