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好歌声 唱响新生活

2022年01月20日 08:4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新春走基层】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昌吉记者站 王薇

  1月16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处处张灯结彩。傍晚时分,村委会大院内锣鼓喧天,伴随着节奏欢快的唢呐声,参加“村晚”演出的村民们扭起了秧歌。

  “日子越过越好,大伙也都很乐意上台展示自己,‘村晚’提供了这个好机会。”秧歌结束,村民袁修跃一边整理着身上的演出服,一边笑着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节目搬上舞台。演员中既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有从外地返乡的学生和务工人员。

  “村里产业兴旺、村民富裕,办‘村晚’就是为了激励大伙儿向着更加富裕的目标迈进。”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说。

  舞蹈《虎娃闹春》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博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

  身穿白褂子、花衫子,手拿长烟斗、红帕子,抖肩、甩胯,风趣幽默,舞台下的村民笑得前仰后合。这是村民们表演俏皮舞《俏夕阳》时的场景。跳舞的演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她们虽已两鬓斑白,但一段舞扭下来仍然精神得很。

  在这场独特的晚会上,他们唱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说的是心里话,赞美的是大伙儿越过越好的生活。

  “党的政策真是好,十三户村大变样。过去住的是土坯房,刮风下雨心里慌;房子漏得水汪汪,盆盆罐罐都接上。现在住的是新楼房,一排一排排成行,房子宽敞又明亮,天堂它都比不上,这就是我们的好家乡……”今年83岁的姚秀英登台打起了快板,表演了自创的快板书《夸夸咱们的新农村》。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也回村创业了,我家现在住着小别墅,每个月村里还给我发老人补助金,互助院里吃饭都不收钱,这些好事情我是夸都夸不够!”姚秀英说。

  舞蹈、腰鼓、独唱、魔术、诗朗诵、快板、杂技、新疆曲子说唱等10多个精彩节目,演绎出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

  楚保金介绍,2012年,十三户村统筹国家项目、村集体补助和村民自筹资金共3200万元,实施了居民点整体改造工程。如今,全村430套二层别墅依次排列,户均面积180平方米,水、暖、电、移动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他说,这几年村里发展绿色种植业、现代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三产服务业,村里经济由弱变强。同时,依托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打造“水乡村寨”,形成了业、景、居自然交融的村庄新风貌,老村庄焕发了新容颜。2021年,十三户村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收入17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

  “村晚”没有大牌明星和专业演员,却拥有最忠实的粉丝。观众席上,村民陈国春使劲为每个节目鼓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陈国春经营了300亩室内养殖场,养殖白斑狗鱼、五道黑、加州鲈鱼等品种,去年年产量160吨,产值900余万元。除了鱼类养殖,他还发展了鱼苗孵化、公众休闲垂钓和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养鱼业全产业链发展。

  “台上演员都是咱村里人,表演的是接地气的节目,我们爱看。这几年村民们腰包鼓了,忙时撸起袖子加油干,闲时搭起百姓大舞台,在新时代唱出好歌声、秀出农民新风采。”陈国春说。

  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的“村晚”进入尾声,全体村民一同唱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一片歌声和欢笑声中,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满足。

  楚保金感慨地说,一场“村晚”,充满了浓浓的“年味”“乡土味”和“时代味”,更是唱出了全村人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壮志豪情。

  “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全面推进全域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让农畜渔循环起来、一二三产融合起来。”楚保金介绍,“我们还要打造集品牌产业、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生肖小镇——‘虎头虎脑动漫村’,让农业更强、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责任编辑: 姜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