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馆藏伏听俑:伏地侧耳倾听为何故

2022年03月14日 09:0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丝路瑰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新疆博物馆一楼新疆历史文物展厅中央区域,有一尊造型十分独特的泥塑彩绘男俑,它就是著名的伏听俑。这尊俑由手工捏制而成,线条简洁,形象生动,人物造型圆脸,大耳,鼻梁挺直,头戴前低后高的黑色圆形冠,身着圆领窄袖长袍,一身典型的文官服饰。其嘴唇紧闭,头微微抬起,侧首向右前方注视,右耳几乎着地,双腿向上弯曲,双手半举,平扑于地,身体呈一种蛙泳的姿态。更有趣的是,在伏听俑侧头倾听的地面上,还有一个类似于现代喇叭收口状的东西紧贴其耳部,似乎在极力捕捉来自地下的声波。

  据了解,伏听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产生于唐代。阿斯塔那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时期的贵族墓地,自1959年以来,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数百件古代泥塑作品,时代从晋代延续至唐朝。泥俑种类繁多,有北凉泥俑、胡人俑、文吏俑、武士俑、仕女俑、劳作女俑、百戏俑、天王俑、镇墓兽及各种动物俑。这些彩绘泥俑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这尊伏听俑能够较好地保存至今并非易事,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引人遐思。伏听俑为什么会出现在墓葬中?为何伏在地上侧首倾听?伏听俑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考古专家们各抒己见,其见解主要有三种。

  有考古专家认为,伏听俑整体呈趴伏状,其动作是典型的“五体投地”,所以这种行为其实是对先人尽孝的方式,通过行大礼,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也有考古专家认为,伏听俑的出现,很可能源自当时军旅生活的一种常态。古代行军打仗都讲究急行军,无论人踩马踏,总会发出巨大声音,这种声波往往会通过地面传播数十里。探子在探听敌军行军情况时,往往会将耳朵贴于地面,或将茧形壶埋于地下,用于搜集声波,以此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以便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因此,墓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一位带兵征战的将领,而后人为其制作一尊伏听俑,是出于对墓主人的尊重与敬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唐代大多数伏听俑都被安放在墓门两侧,也有的放在墓室之中,常常与武士俑、镇墓兽等一起出土,所以伏听俑的作用应该与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天王俑、镇墓兽一样,是保护墓不被妖魔鬼怪入侵,保佑墓主亡魂的。

  三种看法究竟孰是孰非?随着考古专家们的研究不断深入,答案一定会揭晓。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