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1日 09:0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论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只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方能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许庆光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引发会场内外强烈共鸣。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中央一号文件”到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一以贯之。正是由于始终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我们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的底气所在,是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所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看到我国粮食生产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要正视“中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这一大国之重,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这一客观现实,要洞见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可以说,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涉及国家安全、关乎民族复兴,一刻也不能麻痹大意。使“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任何时候都是一场须臾不可松懈的持久战。从历史上看,中原王朝在西域的2000多年屯垦史,实质就是维护边疆粮食安全以确保中央统治巩固的历史。在今天,确保小麦、玉米等粮食供给无虞,不仅事关新疆长治久安,也关乎对全国大局的贡献度。
确保粮食安全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藏粮于地”上,既要重视“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也要重视“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好“农田必须是良田”。在“藏粮于技”上,既要抓好良种,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也要抓好良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织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藏”的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藏”的是岁稔年丰、仓廪可期的未来。
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多管齐下、凝聚合力,关键是要树立系统观念。既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让广大农民吃下“定心丸”,也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既要突出“人”这个主体,充分激发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等主体力量的创新创造活力,也要强化“制”这个保障,健全法治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既要立足米面油、肉蛋奶等现有食物基础,也要树立大食物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既要抓住“关键少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也要推动“绝大多数”,驰而不息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如此,粮食安全根基才会打得牢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远有春秋时期“服帛降鲁梁”的镜鉴,近有疫情下供应链严重波动的警示,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只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方能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