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成青少年“第二课堂”

2022年03月23日 08:4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文化视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新疆博物馆拥有2.459万件(套)藏品,荟萃全疆精品文物,是一部新疆历史的生动教科书。为充分发挥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新疆博物馆通过“馆校牵手”、主题研学、招募小小讲解员等活动,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孩子们在与文物的互动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温度,让新疆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

  小小讲解员成馆内亮色

  “大家看,这尊最大的是镇墓兽,它长得非常有趣,有狮子的头、豹子的身体、牛的蹄子,从侧面看,它的身后还有一对眼睛呢……”3月20日,在新疆博物馆一楼新疆历史文物展厅,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佩戴耳麦的小讲解员毛彦匀,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

  作为新疆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新疆博物馆非常重视拓展教育活动项目,连续多年举办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经过普通话练习、形体训练、陈列讲解等相关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小讲解员正式“上岗”,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今年10岁的毛彦匀是乌鲁木齐市第30小学四年级学生。1月15日,历经面试、培训、考核等环节后,包括她在内的150多名小讲解员顺利拿到结业证书。如今,她每周日上午都会来新疆博物馆讲解。谈及收获,毛彦匀说:“当了小小讲解员,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更自信了。好多游客都喜欢听我讲,特别开心!”

  十多年来,新疆博物馆已培养了近千名小讲解员,他们成为馆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孩子们争当小小讲解员,不仅在志愿服务他人时更好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还通过学习中华历史、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学活动滋养孩子心灵

  “每年传统节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研学活动广受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喜爱,研学活动报名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活动名额即被‘秒杀’。”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工作人员陆晓萌说,他们利用各类文物、展陈资源,开发文创研学包,策划各类主题研学活动。尤其是在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会推出与节日主题相对应的文化讲座及手工制作活动。

  新疆博物馆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需求,开发了“五星”、邮驿、壁画等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研学课程采用PPT展示、视频播放展示、现场教学体验等方式,结合新疆博物馆文创部研发的相关研学材料包辅助进行授课,内容丰富、妙趣横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博物馆教育带给学生的宏观视野与直观体验,是传统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这对孩子开阔眼界、增强能力、充实社会体验和丰富业余生活,十分有益。”学生家长王娟说。

  “我们举办系列社教活动,目的是履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通过这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触手可及中引趣启悟、学习知识。”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蕾说,近两年,新疆博物馆观众中,青少年已占60%以上。

  馆校牵手让文物“活”起来

  “快看啊,这个不是历史书上的伏羲女娲吗?”3月11日,在新疆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乌鲁木齐市第13小学(星光校区)五年级学生赵子墨一边指着墙上悬挂的《伏羲女娲图》,一边和身边的同学讨论。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场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对学生建构知识、认知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盘活博物馆资源,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教育服务,考验着博物馆和学校的智慧。

  今年,新疆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与相关部门携手,以“新博研学”为抓手,打造“博物馆里的课后延时服务”馆校合作新模式,13小学(星光校区)是第一批试点学校。3月11日下午放学后,包括赵子墨在内的50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新疆博物馆,接受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教育。

  “此次馆校合作新模式,是把新疆博物馆变成青少年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张蕾说,为激发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兴趣,新疆博物馆专门设计了“博物馆里的寻宝之旅”活动。参观之前,为同学们发布“任务卡”线索,让孩子们一边参观展览,一边开展“寻宝”活动,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新疆出土文物的魅力。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去年,新疆博物馆大力实施“新疆流动博物馆”教育巡展工作,共有师生6000余人次在校体验了“博物馆资源进中小学”的展览、研学、授课等活动,其中有上千名学生在“国宝守护人”“文物知识竞猜”中赢得“新博文创”奖励。

  何嘉说,新疆博物馆还将通过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讲新疆专题课程”进校园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促进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责任编辑: 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