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3日 09:2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寻宝新疆】
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的一卷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丁瑞琪供图
贾春霞 邓永红
在1300多年前,孩子放学写作业吗?他们的家庭作业长什么样?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的一卷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一位顽童的家庭作业。这份充满童真与童趣的千年文物,成为人们争先恐后观赏的国宝。
“这件文书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363号墓,长538厘米,宽27厘米,共178行,每行20字左右,为‘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12岁的学生卜天寿书写。”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丁瑞琪介绍,抄写内容为《论语》中的《八佾》《里仁》《公冶长》及《为政》部分,卷末还写有《三台词》《千字文》和其他诗句等。或许是当时卜天寿年龄太小,抄卷中有不少错别字。
《论语·郑玄注》中“郑玄注”意即郑玄对《论语》的相关注解。据文献记载,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二三岁就能诵读和讲述四书五经。郑玄中年时期开始倾注于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作为官方教材,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执政时期,“小学生”卜天寿用俏皮但工整的毛笔字,抄写了《论语·郑玄注》。在这件手抄本的卷末有两处题记,一处是“景龙四年三月一日私学生卜天寿”,一处是“西州高昌县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也就是这两处文字,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能够非常准确地认识了这个小家伙。
有意思的是,12岁的卜天寿在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打油诗”,一首是“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另一首是“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短短几句诗,生动刻画出其顽童心理。而卜天寿随手写下的这些文字,使得这卷手抄本不再是冰冷的古籍,而是展现了千古不变的孩童天性,充满了鲜活气息。
卜天寿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份家庭作业,居然穿越千年岁月,搭起了他与现代人交流的桥梁。有参观者说:“原来唐朝的小孩和我们一样,也想节假日前早点放学。感觉历史离我们那么遥远,但又像近在眼前。”
一卷唐代顽童书写的《论语·郑玄注》,为何成国宝?吐鲁番博物馆馆长曹洪勇说,从文献学角度看,《论语·郑玄注》在唐代以后就失传了。但上世纪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论语·郑玄注》的残本,而卜天寿的这个抄本是这些残本中保存较好的,为古代民间书法艺术以及儒家经典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此外,通过这卷文书,也反映出当时的西州地区建立了与中原一样的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中原文化教育,在这里得到推行和普及。以“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古籍出土文书,充分体现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管理,以及西州对中原儒学的传承和发展,而这也正是该卷抄本的史料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