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3日 13:01 来源:天山网-新疆法制报
天山网-新疆法制报首席记者 古雪丽
为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近年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延伸到诉讼服务最前沿、司法审判最末端,不仅使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更让当事人全面体验“云办案”带来的便利。
法官办案提质增效
“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网上立案。”3月7日,一名当事人来到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导诉员引导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办理业务。
“全流程网上操作既减轻了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当事人省时省力。”乌市新市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范琥认为,智能化诉讼服务给当事人带来了便利,也使法院工作更加高效。
2019年起,自治区高院启动全区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以新疆移动微法院为核心,相继上线运行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电子送达平台等,为各类诉讼参与人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服务,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大幅降低,法院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全区法院持续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立案环节启用智能识别技术,可实现当事人信息自动回填;科技法庭上,庭审活动通过智能语音转化自动生成庭审笔录;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一系列智能化立案辅助系统的应用,切实为法官“减负”。
自治区高院先后上线政法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减刑假释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刑事一审公诉案件全网运行。过去,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移送案件,至少需要一周左右,如今只需一键点击发送,不到10秒法院就可接收到电子卷宗,完成立案工作。
向科技借力,审判管理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查工作短板、补管理漏洞,目前新疆法院审判质效已进入全国法院中上游行列。
司法服务精准有力
“现在开庭!”近日,远在上海家中的当事人王某通过手机端人民法院“云庭审”系统,参加英吉沙县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
互联网庭审突破以往庭审的空间、时间局限,深受当事人认可。如今,“云庭审”在全疆各级法院普遍推广。
自治区高院信息技术处处长刘琼表示,依托现有的互联网庭审系统,各级法院可实现实时开庭、举证、在线签名、全程录音录像等功能。法官登录互联网庭审系统,呼入无法到达法庭的当事人参与互联网庭审。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与法庭实时沟通、发表意见、展示证据材料、确认笔录。法官有序组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法庭调解,当事人不用来法庭即可完成庭审。
据统计,仅2021年,全区法院就开展互联网庭审1.7万场次,“线上+线下”的庭审方式,极大满足了当事人在线参与庭审的司法需求。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及时实现。2019年起,自治区高院在银行、不动产、车辆等全网查控的基础上,从申请执行人最关心的案款及时到账入手,升级“一案一账号”案款管理系统,为每一笔执行案款建立“身份证”,随案流转,一键点击就能直达申请执行人账户。
2021年5月,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在开展案款清理工作时发现,一起电信诈骗案的余款还未发放,经多方联系,通过案款管理系统成功向案件受害人给付余款。
受害人收到案款后感慨:“我都忘了还有这笔钱,没想到法院一直‘记得’。”
据统计,2021年,全区法院通过执行案款管理系统“点对点”发放案款115亿元。
把权力晒在阳光下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司法公开是保障人民群众诉讼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表达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科技赋能助推全区法院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3月9日17时38分,阿克苏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对庭审过程进行同步直播。
以庭审直播为主体的庭审公开,努力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不仅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也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促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除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裁判文书网、庭审直播网、执行信息公开网四大平台之外,破产案件等均纳入公开范畴。
2021年,全区法院向各类诉讼参与人发送案件信息超过500万条,依法公开裁判文书31万余篇,公开庭审直播2.5万余件,向社会公布3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全区法院持续加大执行案件当事人的参与度,执行案件当事人通过“智慧执行”APP就能和法官“屏对屏”,执行案件进度随时可查、随时可知。
“科技与审判高度融合推动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我们将继续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审判流程,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方案和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刘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