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克依木:非遗“柳编”编织幸福生活

2022年03月28日 09:2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非遗故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3月22日,看着枝头绽放的杏花,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塔格托维村村民库尔班·克依木喜上眉梢。杏花开了,很快会有很多游客来村里赏花,再与他的柳编工艺品来一场邂逅。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是维吾尔族优秀的民间技艺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40岁的库尔班从事柳编已经27年,是这个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柳编艺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库尔班十来岁时就能做出柳编成品。

  “柳编所使用的枝条主要有榆树枝、胡杨枝、红柳枝、杨树枝、柳树枝等。我们以前用来装葡萄、馕甚至喂羊的筐子都是自己编的。”库尔班回忆,农闲时节,父亲就会去田间地头采集榆树、红柳、桑树、柳树等树木的枝条,然后在水中浸泡三四天后捞出阴干,通过巧手将这些枝条编织成耙子、筐子、篮子等生活用品,拿到巴扎上销售以补家用。

  库尔班深知,将这项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并不是件易事。过去大多数手工艺人都延续传统的方法和技巧,讲究的是实惠耐用。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实用价值,对美观和情趣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给柳编艺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让柳编走进现代生活?几经思索,库尔班将传统编法与当代工艺美术相结合,创新柳编产品原料和类型。他托山东一个从事柳编工艺的朋友寄来白柳等枝条,丰富了柳编的原材料,创作出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价值的柳编作品100余种:柳编戒指、柳编葫芦、柳编酒杯、柳编苏公塔……一件件形状各异、形态质朴的手工艺品,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

  “柳编全部由手工完成,完成一件作品少则一小时,多则一周时间,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偷一点懒,耍一点滑,都会在成品上体现出来,比如筐帮编得不够均匀,或者筐底不够平整。”库尔班说,由于材质的限制,柳编的手法不可能随心所欲,主要有平织法和麻花织法,所编图案有菱形、链条形、波浪形、椭圆形等。通过这些技巧和图案的巧妙搭配,再加上削、剪、穿、插、扭等多道工序,才能使司空见惯的枝条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虽然从事柳编多年,但他从不敢有丝毫马虎。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最让库尔班感动的是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2016年以来,他多次受邀前往石河子大学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刚开始他是学员,后来就作为老师为非遗传承人授课,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近年来,吐鲁番市也以葡萄节、春博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为平台,通过组织研学游、在景区举办展览等活动,让包括柳编在内的非遗文化绽放新光彩。

  如今,柳编已成为库尔班生活的一部分,哪怕只有20分钟的空闲时间,他都会坐下来编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项目,库尔班经常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柳编的制作过程,顺带销售一些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我会把这个手艺传给更多喜欢它的人,再建一座柳编加工厂,把柳编技艺发扬光大。”库尔班说。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