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2022年03月31日 09:3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孙秀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文化润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新疆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才能把文化润疆落到实处。

  中华文化为文化润疆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充分条件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兼收并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大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文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从古代农耕生产实践,到近代革命实践,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文化表现形态,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为文化润疆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充分条件。

  文化润疆的关键是文化认同,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前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沃土,经过历代发展,同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包容互鉴,深度融合,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干部群众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祛邪扶正”,健体强心;要进一步弘扬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共识、引领思潮作用,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润疆是谋求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

  文化作为人化世界与理念世界相统一的观念表征,通过其内涵、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由微而著进行渐化和化育的浸润,发挥着心灵陶冶、价值认同、行为评判的作用。文化润疆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凝心聚力,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打牢思想基础,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培根铸魂。

  “文化润疆”与“长治久安”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文化润疆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可以为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分裂思想的渗透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免疫力”,从而为实现长治久安凝聚磅礴力量;长治久安是文化润疆要达到的结果和目标,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打下了基础。

  面对新疆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谋划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把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以凝聚人心为根本,长远谋划精准施策。人心决定历史走势,固本关键在于凝聚人心,人心如若不能凝聚,共识就无法形成,长治久安便无从谈起。文化润疆通过中华文化浸润,滋养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使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广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新疆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疆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文化润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

  文化润疆重在凝心铸魂,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浸润、渐进的长期过程。要坚持系统思维,从总体上进行谋划,既要考虑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既要集中力量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又要深入细致做好固本工作,切实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一,在“润”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和实践意义,引导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在“润”的任务上,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根本上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彻底铲除“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土壤,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内容,更是文化润疆的重要任务。

  第三,在“润”的内容上,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牢正确历史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关键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始终围绕中华文化这一主线,用中华文化浸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心灵世界,注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内涵,通过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各民族文化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贯通了中华文化血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第四,在“润”的方式上,注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涵育与情感浸润,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各族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打造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标识。要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如唐诗宋词元曲、长城、黄河、故宫、中华武术、唐装、旗袍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与运用,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推进新疆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业态,推进中华文化在题材选取、话语表达、传播形式等方面契合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强调的是,要注意把握好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的关系,防止割裂为“两张皮”,切忌表面化。

  第五,在“润”的途径上,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可操作性。要发挥文旅融合作用,加快推进实施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业态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历史文物、历史遗存、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借助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基因。

[责任编辑: 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