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系列报道——

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8年04月18日 10:53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疆的乡村振兴步伐正有力迈进,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有序进行等关键点,齐心协力,积极行动。今日,推出《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系列报道之四,展现天山南北乡村振兴的实干图景。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唐建勇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农民的精神风貌,正是乡村文化的外在体现。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乡村振兴就会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天山南北持续发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建设,现在,农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公共文化服务也愈加迫切。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阶段,托里县多拉特乡居玛拜村的农牧民们利用闲暇时间,纷纷走进农家书屋,寻找所需的知识。

  “以前种地产量低,自从有了书屋,我们就经常到书屋来找‘老师’,按照书上讲的方法汲取备耕知识。”4月16日,村民胡安 · 哈德尔别克说。

  在昌吉市滨湖镇小曲子文化大院,每周都有民间艺人前来演出,他们不仅表演特色文艺节目,用各种演唱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吸引了周边村民们前来观赏,丰富着农民的文化生活。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乡镇农牧民文化自觉,用现代文化占领农牧区阵地,昌吉市专门制定了《昌吉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管理服务办法》,对农村文化大院的工作职能、组织保障、设施建设、服务活动以及考核奖惩出台规定,目的就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时下,全区各地各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文化产品也在不断丰富,更多符合老百姓具体文化需求的产品被打造出来。

  近年来,新源县就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7年,新源县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为61个行政村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同时配备了活动所需的音箱设备以及体育健身设施。

  不仅如此,各地还经常组织流动演出、文化体育下乡等服务,让农牧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热闹起来,让农村生活中的文化味儿浓起来。

  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

  振兴乡村文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有一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的伊吾木卡姆乐队。这支演出队目前有25名队员,最大的65岁,最小的42岁,队员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农忙时耕种地里的庄稼,农闲时一起演唱木卡姆,大大丰富了乡里的文艺活动。

  在当地木卡姆传人的带领下,他们自己创作,用木卡姆唱红歌的形式表达对新时代的歌颂。去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们在乡政府的带领下创作了《习总书记讲什么》《喜迎十九大永远跟党走》等歌曲。

  对于传承木卡姆的初衷,今年62岁的阿洁尔汗 · 玉苏普说:“活了大半辈子,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好政策。我就是要把这些好的政策编成木卡姆,唱给更多的群众听。”

  这些年,伊吾县和下马崖乡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十二木卡姆和挖掘传承人。为下马崖乡修建了木卡姆传承中心,还为乐队购买了服装、乐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木卡姆艺术。

  近年来,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区各地都十分重视培育基层文化能人。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我区各地更加重视乡土文化人才的培育挖掘。

  从今年年初开始,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喀依拉克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由村民们自己排演的精彩节目。自从村里成立了“12支文化队伍”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12支文化队伍”是克州推行组建的村级文化组织,有农牧民文艺演出队、红歌合唱队、舞蹈队、宣讲队、书画队、时装模特队、体育运动队等。如今,“12支文化队伍”遍布克州乡村,成为筑牢农牧民精神文化家园、弘扬正能量的主力军。到2020年,克州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都将建成十二个文化阵地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要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眼下,活跃在村委会、广场、乡村大舞台等领域的文化能人,正通过舞蹈、音乐、乐器、书法绘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正能量,受到各族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近年来,我区各地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基层展开。

  在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喀拉墩村,有一堵80米的文化墙被当地村民称为“会说话”的宣传墙。眼下,在民丰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这堵墙成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群众宣传教育、建强基层组织的有效阵地和窗口。

  “墙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内容,我们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村民的生活观念,传递着中华文化、道德风尚等内容,也在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方式。”4月16日,工作队队长陈宇锋说。

  与此同时,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基层展开,全疆各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挥优势,利用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村民大会、周一升国旗宣讲、“文化大巴扎”活动等各种形式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正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我区各地积极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日前,由博乐市文化馆组织开展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春季文化下乡巡回演出活动拉开序幕。希望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知民意、暖民心、聚民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与此同时,一场以“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吐鲁番人游吐鲁番为主题的活动在吐鲁番市全面展开。当地人走进博物馆、文化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乡村振兴战略勾画出的美好前景。随着“文化振兴”在农村的推进发展,今后新疆大地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短评

       文化为魂助推乡村振兴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乡村文化不仅不能缺位,而且是“魂”之所在。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才能确保乡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形”“魂”俱兴。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当下,筑牢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越来越重要。用文明乡风引领人,用良好家风教育人,用淳朴民风感染人,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不断提高。

  近年来,新疆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世界、活跃乡村文化氛围方面持续用力。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用心打造基层文化阵地,坚持用世俗化、现代化的生活观念引导人们拥抱开放、积极的生活,各地文化大院成为广大农村群众汲取精神食粮的新场所,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农村幼儿园,从小滋润幼儿心灵……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新时代的乡村蔚然成风,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作为。按照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乡村思想文化建设的正导向和主基调;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厚植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土壤,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把乡村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这乡愁,就蕴藏在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和谐的乡村秩序中。按照国家规划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构筑农村思想道德高地,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好乡村文化振兴土壤,发挥好乡村文化关键作用,新疆乡村一定会呈现新的美好前景。(记者王兴瑞)

[责任编辑:张赏华 ]

评论: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

来源:新疆经济报 | 社会新闻 | 2018/03/16 11:45 阅读详细

【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乡村产业为振兴发展壮筋骨

来源:新疆经济报 | 经济新闻 |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振兴2018/04/04 09:38 阅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