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花盛开】 萨依巴格乡里“绣”出的团结花

2018年05月31日 10:05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五月,石榴花开时,丹朱欲滴,仿佛能看到石榴果成熟后,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天山网特推出系列报道《天山南北花盛开》,通过实地采访2017年度新疆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事迹,讲述天山南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暖心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天山网叶城讯(记者赵紫璇摄影报道)5月26日,喀什地区叶城县萨依巴格乡霍依拉坎特村的村委会大院里热热闹闹。

  “琪曼古丽,咱们合唱队真的是乡里小组赛的第一名吗?”

  “琪曼古丽,下次比赛我们村要准备什么曲目啊?”

  “琪曼古丽,大家在台上太有样子了,你看我以后能不能参加?”

  ……

  被村民们的问题团团围住的“琪曼古丽”,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干部王海燕。三年里,无论是在以前生活过的喀勒塔恰斯木克村,还是在现在的霍依拉坎特村,老乡们从来不叫她的本名“王海燕”,大家总是喜欢亲切地叫她“琪曼古丽”。

  村民们口中的“琪曼古丽”

王海燕和“小女儿”阿依苏热·吐尔地。 

  “琪曼古丽”这个名字,是喀勒塔恰斯木克村村民们给王海燕的“见面礼”。

  “‘琪曼古丽’的意思是一簇簇相拥的花,我们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就像团结的花一样。”喀勒塔恰斯木克村的老党员买买提·吐尼亚孜说,“琪曼古丽就是我们大家的亲戚,她心里想的都是我们,把我们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在操心。”

  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逛巴扎,王海燕走到哪儿,村民们总爱和她打招呼。“远远地看到我,就招呼着我‘琪曼古丽,你去哪儿啊?’非要捎我一段路,特热情。”王海燕说。

  王海燕还有一个害羞的“小尾巴”——11岁的阿依苏热 · 吐尔地,这是王海燕在喀勒塔恰斯木克村的“小女儿”。

  一岁时失去母亲的阿依苏热,和父亲相依为命,人多的时候不怎么敢说话,总是怯怯地躲在角落。

  第一次见到阿依苏热,那时她才8岁,王海燕非常心疼。此后,她常常给阿依苏热买新衣服、买书包,关心她的学习生活。阿依苏热变得爱笑了,开始主动参加学校里的舞蹈表演。阿依苏热改口叫王海燕妈妈,女孩说:“在我心目中,妈妈就是她这样子的。”

  事实上,村民们和王海燕的交往模式很简单,就是以心换心。

  王海燕清楚地记得,自己因为患肺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在叶城县医院入院治疗的第二天,76岁的吐拉买提·托合提,手里捧着刚烤好的5串羊肉串,气喘吁吁来看她。

  “琪曼古丽,你病了吗?”看到王海燕的样子,吐拉买提老人的眼泪当时就在眼窝里打转了,“听说你生病住院,我心里难受的很,赶紧叫上小儿子来看你……”

  住院期间,村民们先后来探望王海燕。王海燕说,只有脚踏实地工作,才能回报来自“亲人”们的挂念。

  这也是王海燕驻村一年后,隔一年再次选择驻村的理由。

  微信朋友圈里的“琪曼古丽”

王海燕最爱在村委会大院里和村民们唠家常。

  王海燕的朋友圈不仅是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缩影的窗口,更是萨依巴格乡接受外界爱心援助的桥梁。

  2015年初春时节气温较低,王海燕把为喀勒塔恰斯木克村村民们筹集冬衣的求助信息发到微信朋友圈。

  王海燕的老同学在第一时间汇来第一笔1000元爱心捐款。半个月后,她一次就收到了装满各类服装的六个大包裹。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汇款单和包裹从四面八方涌进喀勒塔恰斯木克村。

  一年时间,通过王海燕的发动,筹集到来自全国13个省市爱心企业和人士捐助的18.3万元善款、3000余件新旧衣物、300件全新羽绒服、40余套文具……来自疆内外素未谋面的好心人,用行动表达着对同胞的关注。

  王海燕挨家挨户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将物资和善款分发给大家,确保所有爱心都不会被辜负。每当看到老乡们淳朴的笑容、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她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充实。

  王海燕发现村里不少妇女制作的民族服饰非常精美,几乎每户都有缝纫机。2017年底,王海燕再一次通过朋友圈争取到6万元赞助,为村里购买了20多台缝纫机和锁边机等设备,成立了霍依拉坎特村红花妇女缝纫绣花合作社。

  纺织厂内外的“琪曼古丽”

合作社解决了村里20多名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如今已成为村里妇女们最愿意来的地方。  

  现如今,还未踏进霍依拉坎特村红花妇女缝纫绣花合作社的大门,就能听到缝纫机的“哒哒”声——这是妇女们努力改变现状的心声,也是村民脚踏实地、脱贫致富的乐章。

  合作社目前解决了村里20多名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王海燕还联系了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为表现突出的妇女奖励了价值8000元的衣服布料。

  合作社的古加米拉 · 买提尼亚孜现在不仅学会了缝纫技术,每个月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琪曼古丽给我们送来了缝纫机,为我们请来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干、认真做,绝不让她失望。”古加米拉说。

  为了让合作社有更好的发展,王海燕还联系到叶城县工业园区一家服装厂。“如果能成为它的‘卫星工厂’,就有了外贸服装加工订单。预计能解决2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王海燕说。

  王海燕还拿出1.1万元工资,资助村里的3名贫困生完成了学业;拿出4000元为村篮球队和排球队购买了运动服;筹款为村里置办了价值2.27万元的音响设备……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