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甬库团结村人的感恩情怀

2019年04月30日 09:43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 李瑞 王琦铭 张万德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一种力量。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标杆村”,与村里人代代传承的感恩情怀不无关系。

  在甬库团结村,感恩文化已经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感恩党和祖国,感恩幸福时代,感恩援疆工作……感恩无处不在。

  致富中

  增进感恩意识

  4月20日,记者来到甬库团结村村民艾合买提·艾买提家采访,他的妻子阿米南·塞提立刻拿出一块自己绣的桌布往炕桌上铺。

  当夸赞阿米南的绣品漂亮时,艾合买提说,家里还有更好的绣品——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代领导人”画像。说罢,他和妻子取出绣品给记者展示。

  2014年,致富后的艾合买提在库车县城买了楼房。布置新居时,有刺绣手艺的阿米南决定绣一幅感党恩的绣品挂在客厅。她花费了一年时间,绣了一幅“五代领导人”画像。2015年,艾合买提夫妇把这幅绣品作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礼物,送给齐满镇人民政府。

  “现在这幅绣品是我绣的第二幅‘五代领导人’画像。”阿米南说。这幅绣品成了艾合买提家的传家宝。今年,艾合买提大学毕业的儿子还特意打电话叮嘱,这幅绣品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在村里开商店的吐尼亚孜·阿不拉开心地对记者说:“我刚开店时村里还是土路,每次乘马车去县城进货,来回需要一天。现在有柏油路,有汽车,而且批发商送货上门。原来大家都穷,舍不得花钱买东西,现在绝大多数家庭脱贫了,生意好做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大家致富不忘共产党,感恩意识不断增强。以吐尼亚孜为例,村里只要组织唱红歌、知识竞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他都会赞助饮料和奖品。

  团结中

  抒发感恩情怀

  “肉孜大哥,今天没什么事吧?走,我带你逛巴扎去!”4月17日,准备去齐满镇巴扎的甬库团结村村委会副主任韩永生,出门时不忘喊上邻居肉孜·托乎提。

  肉孜换了身新衣服,戴上新花帽,笑眯眯地坐到了韩永生摩托车的后座上。半个小时后,他们出现在齐满镇巴扎上。韩永生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吃东西,都忘不了肉孜。

  韩永生对肉孜像亲哥哥一样,吐鲁洪·沙吾尔等村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当年,韩永生家缺乏劳动力,肉孜经常去帮忙干活。现在,肉孜年龄大了,老伴去世了,儿子又常年在外务工,韩永生主动承担起照顾肉孜的责任。”吐鲁洪告诉记者。

  1961年,村民孙成忠跟随父母来到甬库团结村,和村民尼亚孜·奥兰木一家做了邻居。到甬库团结村一年多后,孙成忠的母亲因病去世,尼亚孜夫妇就时常帮助他们家,他们兄妹4人经常到尼亚孜家吃饭,衣服也由尼亚孜的妻子缝补。“我们兄妹四人和尼亚孜的3个孩子是一起玩到大的。”孙成忠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甬库团结村像这样感恩互助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些感人的故事还被收录在村史馆里展览。

  奋进中

  汇聚感恩力量

  每周一,甬库团结村的干部群众,都会穿正装参加升国旗仪式。4月22日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上,全村人面向飘扬的五星红旗宣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庄严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随后,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结合近期春耕生产和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引导村民算好增收账和民生账。

  “以前我花一年半时间养大一头牛,最多卖1500元。现在,养殖不到一年时间,最少卖1.5万元。”70岁的村民司马义·那斯尔说。

  算养殖增收账时,司马义列举了政府扶持发展庭院养殖中实施的举措:品种改良、免费培训、暖圈补贴、成立养殖合作社等。

  “这么好的日子,我们趁还可以干得动,再多干几年。”村民夏先亮说。

  在甬库团结村幼儿园,王洪等支教老师每天在幼儿园门口迎接或送走孩子,一些孩子家长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被他们一次次婉言谢绝,家长们又询问幼儿园植树或大扫除时缺不缺人手,想为幼儿园做点事。

  “村里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我们要共同努力,以奋进的姿态感恩党,感恩宁波市对口援疆,感恩所有帮助和支持我们的人。”孙志宝说。

  这两年,甬库团结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后,加入的志愿者不断增多。村集体劳动、贫困户家中干农活……扛着红旗的志愿者队伍成了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