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塔什萨依村:下山牧民过上幸福生活

2019年05月21日 09:50   来源:新疆日报

5月20日,若羌县第三小学的校车准时来到该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接孩子们上学。

  新疆日报讯(记者徐健 米日古力·纳斯尔 何新社 加那提·托力肯摄影报道)开车从若羌县城出发,沿315国道行驶100公里,就到了被称为若羌县西大门的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

  塔什萨依村是若羌县牧民定居集中安置点。2008年,按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工作思路,若羌县全面启动定居兴牧工程,先后完成搬迁牧民243户。如今的塔什萨依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居房,每户有20亩地,水、电、路、网一应俱全,还有40户家庭率先用上了天然气。

  为让下山牧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些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日子过好了,一定得培养好孩子

  一日之计在于晨。5月20日早晨,就读于若羌县第三小学三年级(2)班的古丽孜巴·尼尔斯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7时30分,她又摇醒睡梦中的弟弟穆扎帕尔·尼尔斯江。“弟弟、弟弟,快起来,今天是周一,我们得早些去学校参加升国旗仪式。”穆扎帕尔·尼尔斯江是和姐姐就读于同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

  由于村里没有小学,塔什萨依村的孩子要到20公里开外的瓦石峡镇上的若羌县第三小学上学。为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2016年3月,若羌县自筹资金购置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吃过早餐,姐弟俩手拉手出了家门,跟在身后的是他们的妈妈吐拉古里·吐尔逊。8时20分,一辆黄色的校车已停在村委会门前。30多名小朋友陆续到达后,排着整齐的队伍,上车、在司机处签到、坐在标有序号的座位上……不到10分钟,孩子们就坐好了。“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出发喽!”司机嘱咐后,校车缓缓开出村子。

  孩子们满面笑容,跟站在车下的父母挥手道别。

  看着校车慢慢淡出视线,一位家长感叹道:“村里有了校车后真是方便多了,也省了我们不少事啊!”“谁说不是呢!政府给我们的帮助那么多,让我们的日子过好了,我们一定得培养好孩子,让他们多读点书,成长为有理想的人。”另一位家长接茬道。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家的方向走去。

  因常年以游牧为生,塔什萨依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低。然而,漂亮的“长鼻子”校车正在改变着这里。更令人憧憬的是,一座崭新的小学校园,已在村口拔地而起。不久,塔什萨依村的孩子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教育了。

  吃穿不愁了,吃得健康很重要

  走在塔什萨依村的道路上,路边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但仔细一看,绿化带的空隙里,还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这些都是我们鼓励村民种上的,除了绿化带,你看,路边的空地也种上了蔬菜。”塔什萨依村党支部书记卢志军让记者看路边的一块菜地,这块约二三十平方米的地里,种着西红柿、茄子、萝卜等蔬菜。

  为什么有点空地就要种蔬菜?为的是让村民多吃蔬菜。

  原来,虽然已下山定居好几年,但一些村民的饮食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肉吃得多,蔬菜吃得少,导致许多村民患上了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怎样才能改变村民的饮食习惯,让他们不仅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巴州商务局驻塔什萨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从小处着手,不仅给村民们反复讲解营养知识,还利用各种场合引导村民改变饮食习惯。他们手把手教村民做菜,引导村民多吃蔬菜。

  为了让村民吃上更多蔬菜,村里鼓励村民利用各种场地种蔬菜。如今,每家每户的庭院种植区里,不仅有葡萄等瓜果,还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家门口的空地和路边绿化带的空隙,村民们也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蔬菜。村民吐尔孙·尼亚孜家的菜园里,就种上了洋葱、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自己家里吃的菜基本够了。”他满意地说。

  住房改善了,卫生环境要跟上

  5月19日正午时分,记者走进75岁的村民吾布力孜·艾山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整洁的卫生间,抽水马桶、热水器都有,虽然简单却很温馨。而在吐拉古里·吐尔逊家的厨房里,红色的橱柜配着洁白的台面,微波炉、消毒柜、抽油烟机、燃气灶一应俱全。“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便利了。我们也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吐拉古里笑道。

  厨房和厕所都是不久前刚改造完的。可前两年却不是这样。

  虽然住上了舒适的安居房,塔什萨依村的一些村民却依然习惯用旱厕,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蝇虫飞舞,一到夏天,不仅臭味大,蚊子也多,还容易传染疾病。

  如何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2018年5月,在若羌县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启动了“改厨改厕”工作。为减轻村民“改厨改厕”压力,“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积极发动包联单位、下基层的干部和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为贫困户捐赠建材、马桶、洗手池,支持群众参与“改厨改厕”。

  “以前没有条件洗澡,现在家里装上了热水器,养成了天天洗澡的好习惯。”村民凯合日曼·艾合买提是第一个响应“改厨改厕”工作的,为此,“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还奖励了他500公斤水泥。

  截至目前,塔什萨依村已有60%的农户完成“改厨改厕”工作。5月21日起,最后40户也将陆续开工改造。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凯合日曼动情地说:“定居后,我才觉得这里才真是自己的家。有时候去县城办事,上午去下午就急着回了,一下车,那种回家的感觉真好。”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