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15:5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新型工业开先河
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石河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建起了八一毛纺织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制糖厂等大型工厂,开创了兵团工业的先河,也是新疆工业的开端。这些工厂纺出了新疆的第一匹布,造出了新疆的第一块方糖,书写了新疆工业的辉煌。
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洗礼,八一毛纺织厂已年过花甲,但老厂房仍没退休。走进原八一毛纺织厂,现在的新疆如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眼前一派繁忙景象,公司副总经理徐仕忠指着织布分厂车间说:“这是八一毛纺织厂建厂时盖的厂房。当时年产纯毛布料300万米,销往全国各地;如今,以新疆如意为代表的石河子毛纺织工业已发展成全产业链。”
车间班长王爱萍说:“我在这个车间工作33年了,当初到八一毛纺织厂工作时厂里有6000多职工,上下班时厂门口人山人海,走出工厂觉得特别自豪。现在工厂效益很好,月工资近4000元,马上要退休了,看着熟悉的车间心里充满了依恋。”
新疆如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印染车间。(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王爱萍是石河子工业发展史中的第二代工人,改革开放让石河子的工业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1992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势而生,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石河子又开创了新型工业的先河。
27年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棉纺织名城”等荣誉。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科科长赵海忠介绍:“我们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有3180家,上规模企业1200家,解决了近10万人就业,很多产品都通过中欧班列出口。”
2015年5月新疆天业集团的中欧班列首发。(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据了解,2018年石河子工业实现增加值197.7亿元,工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纺织、化工、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稳健运行。
绿潮涌动绘新城
石河子距离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60公里,建城之初风沙肆虐。如今,绿色已成为石河子的底色,石河子人视绿色为城市之魂。早在1954年,石河子人就发起《护林公约》,形成了全民植树的优良传统。
石河子的“绿心”西公园。(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说起植树护绿,73岁的王课德最有发言权,他退休前是石河子的园林工人,人送外号“树痴”。他妻子也当过园林工人,现在大女儿王菲、小女儿王宁仍从事着园林工作,一家两代近60年接力为石河子造绿。
“1961年,我从青岛来到石河子干绿化,当年植树种花太困难了,挖走石头再拉来土才能种活,为了提高树的成活率,我就天天守在树边照料着,一门心思只想把树种活。”说起50多年前的情景王课德感慨万千。
退休后的王课德最常干的事是骑着自行车到处转,看到哪儿的树缺水了、生病了就立刻给王宁“汇报”。
王宁是石河子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车队党支部书记,她说:“1998年,我刚开始工作时在街头种花,我爸说干园林好,我就成了园林工人,刚开始觉得苦,慢慢就喜欢上了。前几年我参与了城市‘玉带’明珠河的绿化和养护,我还做了明珠河景观带义务讲解员,我们石河子名符其实地有了河,我特别有成就感。”
石河子明珠河畔。(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石河子明珠河景观带一期工程于2015年完工,二期工程去年完工。明珠河长5.6公里,以灌溉防洪的蘑引渠为骨架南北穿城而过,水面最宽处108米,有“梯田式水景”、瀑布群、湖中小岛,风景中充满了江南的灵秀,设计师还在不同主题景观中融入了兵团精神、军垦文化……这些内容王宁讲解过多少遍她已记不清了。
据了解,石河子绿地面积达到了2580公顷,有230余万株大树。城区40余万人,平均每人拥有12平方米绿地、6棵大树。
巨大的绿色财富让石河子先后荣获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迪拜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称号。
2019年,石河子市委提出以生态园林城市理念建“公园城市”,在老“八一”字号工业区打造“八一记忆”文化创意园,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厚植军垦文化,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建设军垦文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