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15:5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军垦长歌谱新篇
石河子曾是兵团机关所在地,拥有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艾青诗歌馆等汇聚兵团精神的特色景区,是兵团军垦文化、旅游中心,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
82岁的老军垦胡有才是军垦第一连的“金牌讲解员”。他曾任152团10连连长,10连连部就是现在军垦第一连景区所在地,退休后他曾在景区当了17年义务讲解员。他说:“我打快板讲兵团历史和军垦故事,传承兵团精神,游客很喜欢听。”
胡有才是山东人,1956年他随部队到了石河子,住过地窝子,喝过涝坝水,而现在,他住在117平米、宽畅明亮的楼房里。
胡有才只要打起快板,兵团的历史在他口中就如行云流水一般。他不光自己当讲解员,还培养了17位讲解员徒弟,目前有两个徒弟在军垦第一连景区内工作,前几年因为身体原因,他才真正退休。
胡有才是标准的时尚“文艺老人”,他用台式电脑写作,平板电脑上网,用智能手机玩微信。
在《生活晚报》,胡有才开了专栏《胡连长讲故事》,除了写兵团故事,他还写了很多描写连队生活的小诗。他说:“石河子是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出诗人和诗歌的地方,还因诗歌闻名于世。”
当年,陶峙岳将军看到火热的开荒场景,写下了“红旗插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陈毅元帅在石河子写下了“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诗人艾青1960年到石河子生活后,被火热的城市建设画面所感染,写下了名篇《年轻的城》,把兵团精神浸入了诗句。
艾青为石河子所写诗歌《年轻的城》。(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在石河子艾青诗歌馆里,《年轻的城》被人不断诵读,这首诗孕育了绿风诗会、《绿风》诗刊。1984年《绿风》诗刊在石河子创刊,是全国最早的诗刊之一。《绿风》汇聚培养了一大批诗人,为石河子汇聚了诗歌的力量。
《绿风》诗刊主编、诗人彭惊宇是军垦第二代,他用诗歌守护着军垦文化。他介绍:“去年,石河子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绿风诗会以及系列诗歌活动,还在明珠河畔修建了诗林。石河子有众多诗歌协会、社团,写诗读诗在石河子已蔚然成风,形成了以兵团精神为内涵的新边塞诗歌。”
2018年9月石河子第三届绿风诗会诗歌朗诵会现场。(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2017年9月,石河子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是西北五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为兵团城市发展增添了新气象。
兵团精神展新颜
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城市建设,兵团精神都贯穿石河子发展始终。
5月18日,石河子大学把课堂搬到了石河子军垦第一连景区,该校140名参加新疆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学员在景区里上了社会实践课,“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让学员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兵团精神是支撑石河子不断发展的动力,从垦荒创业到筑城立业再到屯城戍边,石河子为兵团“探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进兵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
军人选址、建城,石河子一出生就自带红色基因,有着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在兵团精神的引领下,创造出了新中国屯垦史上的诸多奇迹:北纬44°的玛纳斯河流域曾是棉花种植禁区,1951年春天,兵团第一个4台拖拉机编成的机耕组在石河子试犁,当年试种棉花成功,两年后玛纳斯河流域棉花达到两万亩,获得了亩产200公斤的大丰收,现在棉花已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
石河子军垦文化广场“屯垦戍边千秋伟业”雕塑。(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石河子工业在市场经济考验中曾陷入困境,一批老“八一”字号工厂倒闭转产,石河子迅速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发展新型现代工业,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壮大二三产业,目前以兵团精神为内涵的红色军垦旅游已初具规模。
2019年,石河子提出打造新疆北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打造军垦文化中心,以“现代产业强师、科教文化名市、兵地融合典范、生态智慧家园、幸福平安石城”为发展定位。
石河子璀璨的夜景。(图片由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作为兵团第一城,石河子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现在的石河子,已经不满足于建绿洲、森林城市,而是正在向绿色智慧城市迈进。2015年,石河子成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三批试点城市。
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第八师政委董沂峰表示:“今天绿色宜居的石河子,是几代人奋斗了近70年的成果,是兵团精神抽枝散叶开花结出的果。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建设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同时,立足农业、工业和智慧生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书写屯城戍边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