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 · 昌吉篇】高质量发展 庭州风正劲

2019年08月09日 11:15   来源:新疆日报

8月3日,游客在奇台县吉布库镇芊芊花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盛开的380亩花丛中游玩。

  新疆日报讯(记者石鑫 盖有军 甄世新 吕伊晗 昌吉记者站刘茜报道)最深情的回首,是砥砺前行;最厚重的憧憬,是充满希望!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石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从东西北三面环抱首府乌鲁木齐市,具有和乌鲁木齐市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

  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昌吉州交出的历史答卷,一串串数据、一个个亮点勾勒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脉络,清晰地讲述着这片热土发展的故事,记录

  着规划蓝图实现的轨迹,成为各族群众温暖的记忆。

  一产

  强农业

  筑牢经济根基

  一块麦田,面积375亩。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像凝视自己的孩子一样,凝望着它,这是令他骄傲的一块麦田。

  7月3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通过现场验收,测出这里种植的冬小麦新冬41号实收单产达到832.83公斤,再次刷新了全疆纪录。

  就在不久前,距这块麦田西北方向约700米处的另外两块相邻的麦田的单产才先后刷新过新疆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唐培科说,从前种地靠的就是一把锄头、一头牛和一膀子力气。“天亮时简单喝几口稀饭,全家便出动下地种田。过去的耕种模式也单一,牛在前面拉犁,人在后面播种,浇水靠人力,收获也靠人力,一手抓小麦,一手握镰刀,然后捆扎成一团,一捆一捆背到地头……”

  如今的腰站子村,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物联网、大数据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领域,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小麦产量实现突破的同时,我们在规模效益上做文章,不断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全村流转经营土地10万亩。我们还深入推进小麦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目前已拿到有机认证的土地有8000亩,每年还以2000亩的面积递增。”唐培科说。

  做强“一产”,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打牢基础。

  腰站子村以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的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投资1020万元,增加有机面粉和有机手工挂面生产设备并建设绿色油料加工车间。原料变商品,延长了农业的链条,使潜在的效益得以实现。

  去年,由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牵头,腰站子村全体村民入股1200万元注册成立了新疆丰程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初,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美食广场、麦田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最终将形成“吃、住、玩、游、购、娱”一体化特色乡村旅游格局,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8年,腰站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74元,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及丰程汇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合作社成立至今,农户入社收益率连续8年保持在20%以上,已累计向社员发放入股分红近千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合作社三赢。

  “腰站子村在昌吉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表现极其亮眼,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一个缩影。”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郭怀安表示。

  窥一斑而知全豹。自1954年建州以来,昌吉州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2018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288.9亿元,比1954年成立之初增加了668.9倍,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疆排名前列。

  7月25日,在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纺纱车间,纺织工人在当班作业。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甄世新摄

  二产

  重质量

  闯出发展新路

  “最近一周的抽检数据显示,PBAT生物降解树脂产品外贸合格率已达99.3%。”

  7月31日,北京传来的好消息让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主任刘江斌长舒了一口气。为了产品品质升级,技术团队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合格率从去年底的81%提升到现在的99.3%,心血没有白费。

  蓝山屯河是一家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在昌吉州成长壮大的高科技化工新材料企业。PBAT生物降解树脂产品是公司这几年重点研发的绿色产品,主要应用于包装、一次性医疗用品、农用薄膜等。

  刘江斌介绍,PBAT在土壤堆肥的条件下,在6个月时间内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是应对“白色污染”和“海洋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公司是目前国内有能力生产这种产品的四家企业之一,产品质量国内外领先,出口量全国排名第一。

  用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蓝山屯河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昌吉州经济结构已经由“一二三”步入“二三一”,经济运行质量由低层次粗放式经营向高效益集约化发展转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工业是调结构促转型的第一战场。昌吉回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刘锡鸿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昌吉州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煤炭开采为主,产业链处于低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昌吉州率先在全疆实施国企改革和传统产业升级,1989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挺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目前,昌吉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硅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PVC、页岩油等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经济新业态在萌发、拔节,新动能在成长、壮大。

  打开昌吉州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实现增加值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3%,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三产

  换思路

  打造康养品牌

  “现在的房子免费住,面积有40平方米,有上下水,集中供暖,左邻右舍互相帮助、彼此照应,能在这里安享晚年,我知足了。”8月4日,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台子村互助幸福院里,84岁的冉多兰乐呵呵地说。

  3年前,她独自居住在三台镇黄蒿湾村一间土坯房里,生活非常不便。像冉多兰这样的农村留守、孤寡、空巢老人,当时吉木萨尔县有2823人。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安居、养老问题,吉木萨尔县创新模式,打造农村老人康养“福地”,建成投用2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

  作为新疆首批康养旅游先行先试区的奇台县,今年以来先后启动华福逸园、康城玉园等3个“康养+”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以“康”为主体、“医”为支撑、“养”为特色、“健”为纽带、“游”为补充的康养空间格局,开启“康养+”高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

  在昌吉市六工镇,背靠2000亩水系,毗邻新疆农业博览园,园林设计精巧别致,建有热带植物园、连廊景观、秀水公园、百果园、中草药观赏园的厚德康养家园老年生活公寓工程主体已经全部竣工,计划8月下旬试营业。

  在玛纳斯县,通过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项目,将智慧养老辐射到乡镇社区。

  ……

  这些鲜活事例彰显着昌吉州康养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活力。发展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蕴含着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昌吉州把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明确提出“打响昌吉康养胜地品牌”战略。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着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昌吉州民政局局长李昆明介绍,通过采取政策引领、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典型示范等措施,昌吉州以政府兜底保障为主的养老服务业逐步向医养、游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转变。目前,昌吉州民政福利园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产业化为方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康养产业初具规模。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新疆)论坛将于9月1日在昌吉市举办。李昆明表示,昌吉州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医养”“游养”两大引擎,以发展医疗康养、农业康养、旅游康养、健身康养、康养地产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努力将康养产业打造成立足新疆、辐射全国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昌吉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

  【记者手记】有发展更有温度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乌昌石城市群率先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全疆率先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村村过万元,融入“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昌吉,总让人耳目一新。

  行走在昌吉大地,回眸60多年劈波斩浪的征程,“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经济发展中洋溢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转型升级中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感。

  世异时移。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一个共识亘古未变:发展靠的是人,一切发展的目的还是为了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昌吉州的践行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直指“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在柴米油盐上下功夫、添暖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的是整个社会“挣钱过日子”的质态;创新驱动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让所有要素的梦想都能在大市场中公平涌流……

  有发展更有温度,这样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托举起庭州大地更美好的明天。(石鑫)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