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 新疆电力变奏曲:从烛火如豆到璀璨的灯光秀

2019年09月27日 10:23   来源:天山网

星火点亮天空

灯火点亮人间

曾经

人们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新疆

将电转化为光

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

一名商人从国外购回一套蒸汽发电机

于是大西北的第一盏电灯在新疆点亮

时光荏苒

这段用电史已被历史尘封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缓慢

全疆仅有7座电厂

年发电量只相当于如今200人一年的用电量

上世纪五十年代

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

“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

成为许多人的梦想

天山南北

掀起大规模建设电力设施的高潮

在乌鲁木齐

水磨沟电厂建成

代表了当时新疆电力最高水平

1958年,奇台发电厂锅驼机车间(图片由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史志办提供)

那时

电力多用于工业生产

乌鲁木齐这样的城市

居民家开始有电灯

不过大多数人家

生活照明还多用菜油灯

因为菜油最便宜

煤油灯、蜡烛价格较贵

条件好的人家才用得起

不论菜油灯、煤油灯还是蜡烛

光亮都小得可怜

人们围在灯下做针线活、写作业

一晚上鼻孔就被熏黑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

新疆电网建设靠人肩扛手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新疆电力工业快速发展

电网建设有了专用车辆

开始机械化施工

城市中普通百姓家里亮起电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火电、水电、风电

各种电力项目蓬勃建设

在乌鲁木齐达坂城

全疆首家风力发电厂建成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

电网供电能力的提升

黑白电视机走进百姓生活

一家人或几家人围坐在小小的屏幕前

追看那个时代经典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

虽然信号不好画面经常变“雪花”

却感觉特别温馨和难忘

那时的电费还比较贵

一家几口人

在一盏灯下

缝缝补补、看书学习

家家都是节电“模范”

供电线路也存在缺陷

家庭普通照明还行

用大功率电器烧断保险丝是常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们用的是公用电表

通常整栋楼装一块总电表

如果用电超负荷

保险丝一断整栋楼都停电

所以那时

蜡烛、手电筒是居家必备

新疆地广人稀

送电线路长、建设投资大

做不到人在哪里电通哪里

21世纪前

有覆盖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的主电网

40多个等级不同的独立电网

全疆统一电网还没形成

生活和生产的电不够用

很多地方只得“拉闸限电”

从1998年开始

全疆进行城乡电网改造

每户人家都有独立电表

2001年

全疆主电网与巴州电网联网

“银色长龙”首次跨越巍巍天山

5年时间

新疆电力资源首次实现东西互补、南北互济

偏远山区、绿洲边缘、大漠深处

农牧民家中亮起电灯、用上电器

强劲的电能可以支撑每户人家

同时使用5盏灯和各种电器

城市、农村路灯越装越多

2010年后

新疆与西北电网成功联网

新疆电网终于并入国家电网

从此“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疆电外送”覆盖全国15个省市区

惠及人口超过2.5亿

新疆大力发展清洁电力能源

2015年底

我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

新疆有人居住的地方全部通电

蓦然回首

随着新疆电力工业的发展

居民用电越来越便宜

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电器敞开用

电采暖正在各地州市加紧推广

越来越多人享受冬季清洁取暖

交电费也越来越方便

从收费员挨家挨户抄表收费

到打开手机APP在家自助“充电”

省力省心

各种智能家电

把民众从家务中解放出来

充电的新能源汽车也上路了

一些深度贫困县

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建起光伏电站

开始“借光脱贫”

人们的吃穿住行已经离不开电了

电力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

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

仍然沉醉在昨晚乌鲁木齐上演的灯光秀

那瞩目的告白、流光溢彩的图案

童话般的情景近在眼前

时至今日

城市灯光也成了亮丽的风景

当璀璨灯光渐次点亮

美丽夜景让人更有归属感

让我们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未来在前方

文/记者 王娜

漫画/石锐

动图/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