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喜悦】新疆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丰收果”

2018年09月25日 09:56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最年轻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份最古老的牵念。9月23日,秋分这天,全国各地的农民共同庆祝,在欢歌笑语中,展现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时代脚步。今日起,将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推出系列报道,呈现新疆大地“三农”的“丰收”图景。

  8月14日,一辆番茄采摘机在兵团第七师一三○团11连田间收获番茄。该团今年百分百采用机械化采收的方式,以降低采摘成本,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吴新奎摄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金秋时节,硕果累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为这个秋季增添了别样的味道。眼下,新疆大地上千万亩棉田进入采收期,辣椒、番茄、红枣渲染出夺目的红色,五颜六色的各种瓜果,清香扑鼻,滋味甜美……

  对于今天的新疆农业来说,丰收的概念已不限于单纯的作物产量,更多的是在迈向“一产上水平”目标的进程中,不断结出的发展硕果。

  生产方式日新月异

  秋收期间,走进天山南北的乡村,最吸引人的是一台台驰骋在田间的大型机械。

  9月,塔城地区沙湾县安集海镇4万亩辣椒进入采收期,一个个辣椒晒场仿佛红色的海洋。如今,机械采收已成为安集海镇辣椒收获的主要方式,一台辣椒采收机一天可完成100余亩地的采收工作,相当于500人的手工采收量。9月20日,安集海镇乡土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柳培军说:“目前我们已经实现播种、管理、采摘的全程机械化,今年亩产可达500公斤,是过去的一倍。”

  机械化的广泛运用,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去年,新疆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4%。小麦、玉米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2%、88.5%。近年来,全区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与机械化相伴而生的是原来分散化的生产不断走向规模化。全区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出不穷,规模化生产成为趋势。

  去年,沙湾县1070多家各类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90万亩。在昌吉州,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共流转土地253.2万亩,占家庭承包地的56.3%。

  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农业现代化的空间也广为扩展:现代技术装备得以施展,科技化程度日渐提高;合作社、联合社等发展趋于统一化、标准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加入其他产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提升质量和效益成为全区农业从业者常挂在嘴边的话。全区农业发展,正在从过去主要追求“量”向更加注重“质”转变。

  在和田地区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占地500多亩的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正在收获期,这是和田县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生产基地的一部分。和田县林业局技术员力提甫·艾合买提介绍,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选用优质核桃品种,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严格管理,核桃产量逐年提高,并保持较高品质,按计划,到2020年单产可达200公斤以上。托乎拉村的实践,如今在我区特色林果生产领域越来越广泛,自治区正在从林果生产的源头入手,推动全区林果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冬小麦单产首次突破700公斤大关,刷新全疆最高纪录。该县自2016年实施国家级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以来,通过落实关键生产技术措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奇台县农业局生产办公室主任张爱民介绍,目前,奇台县已实现小麦良种全覆盖,同时逐步扩大绿色小麦种植面积,打造新疆绿色小麦生产基地。

  “今年,全区小麦平均单产增加约10公斤,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副处长汤义武说,今年,全区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立足新疆资源优势,坚持“稳定、绿色、多元”的改革思路,深入开展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全区小麦生产质量有了新提升。

  发展水平更进一步

  就在本月,新疆首台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机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线,这台重达24吨的庞然大物,作业能力十分强大:北斗导航、自动灭火、每天可采棉400亩地,相当于1200名拾棉花工的工作量。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总工程师裴新民说,虽然新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国产采棉机少、自主技术优势也不明显,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一技术突破对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代表更高发展水平的农业新技术、新方式、新思路在不断塑造着新疆农业的新形象,不断提升新疆农业发展的高度。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则让新疆的农产品面貌一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让农业生产领域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农业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更加紧密地接轨市场,这其中,数量持续增加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堪称最主要的力量。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新疆共有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9家,其中国家级32家,此外还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等。这些企业和园区借助现代化加工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通过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把市场需求准确地传达至田间地头,使全区农业上下游都显现出新面貌,不断向“一产上水平”的目标迈进。

  9月9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塔哈其镇浩尧尔莫敦村的农民使用机械采收辣椒。眼下,巴州各县和兵团第二师的30余万亩辣椒进入采摘、晒干期。确·胡热摄

  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访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马建荣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入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为新疆农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9月24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马建荣说。

  马建荣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要把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作为根本途径,坚持市场化导向和企业化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打造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工业产业经济体系。”马建荣说。他以棉花为例说,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合作社(含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使棉花种植生产规模化,这样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利于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和控制成本,为生产价廉物美的棉花创造条件。

  马建荣介绍,新疆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如何将农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重点。“我们要实现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需求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方向的转变,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形成南疆以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为主、北疆以特色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他说。

  在马建荣看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提高新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要加强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套种、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产出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推进新疆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步伐,做好智慧农业的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传统农业提供强大动力。”马建荣说。

  在品牌建设方面,马建荣认为,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新疆农产品品质虽好,但是也要注重树立品牌和形象推广,树立新疆的本土品牌。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新疆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危机预防和管理等工作,将新疆农产品品牌更好地推向全国。”马建荣说。

  农业现代化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报道)金秋九月,全疆各地一派丰收景象。9月22日,乌苏市西大沟镇1.2万亩番茄,正借助现代化自走式番茄采摘机完成最后采收环节。

  “我们每天7点多就开始干活了,平均一天可以采摘100亩地番茄,我预计10天左右就能摘完。”番茄采摘机驾驶员罗红星说。这种番茄采摘机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近百人的劳动,它不仅“体能”好,“眼神”也不错,设备上装备的红绿自动分拣系统,能让机器在分离番茄的时候,只认红色,从而过滤掉绝大部分没有熟透的青番茄。

  在西大沟镇,除了采用机器采摘番茄外,番茄机械移栽、番茄育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也让该镇的农民享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高效。同时,镇政府积极和番茄加工企业开展订单种植农业,助推“红色产业”发展。

  借助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产业的不仅是西大沟镇,在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一人高的大葱喜获丰收。该乡规划“一村一品”的特色种植格局,与乡农技站一起引进蔬菜新技术,通过推广山东大葱新品种,创新“夹沟葱”的种植方法,让大葱上市时间提前,打准了市场货源差、时间差。蔬菜收购商孙军从9月初开始,就在该乡巴海村蔬菜交易市场收购大葱了。“当地的第二茬葱每公斤售价在2元左右,收购上来的大葱主要卖到乌苏市、克拉玛依市等地,销路不错。”孙军说。目前,八十四户乡有10个村开展大葱特色种植,总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经济收益预计达700余万元。今年,八十四户乡还构建了农产品“三品一标”、农残检测、农产品追溯、物联网全程管控“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质量体系,将农业现代化运用到实处。

  早在2016年,乌苏市就建成了新疆首个县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覆盖3000亩土地,建有1个信息控制中心和3个信息采集站,“互联网+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远程监测、全程溯源的智能化模式。

  乌苏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苗向前说,今年八十四户乡发展设施农业达1.1万亩,并在该乡巴海村建立了物联网推广试点站,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农户如何通过手机APP来查看相关农业信息,让智慧农业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乌苏市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特别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农业人工投入成本,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农业科技服务,不但每年可为农民提高15%—20%收益,同时推动了乌苏市农业生产向标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9月21日,记者从乌苏市农业局获悉,目前,乌苏市集中力量打造了28个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9个特色种植示范点,以土地入股、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有效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

  【记者手记】发展现代农业获取更大丰收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农,天下之大业也。在农业大区新疆,做优做强农业尤其重要。近年来,新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今后更要在现代化中挖掘更强动力,获得更大的丰收。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又逢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从这两个视角审视新疆农业,的确有太多的丰收成果。农作物的丰收是显而易见的,更大的丰收来自于新疆农业在持续的现代化洗礼中,不断展现出的新面貌。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引领下,农业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厂车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基调。这种丰收无疑更令人喜悦。

  与此同时,新疆从农业大区走向农业强区,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拥抱现代化,用现代理念、现代方法、现代体系武装农业,让农业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与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勾画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发展路线图。这其中,“农业强”是第一位的。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更高程度的现代化的支撑。当前,新疆各地正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一产上水平”的目标。沿着这条路奋力前行,新疆农业的发展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最终迎来更大的丰收。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