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疏勒县英阿瓦提乡喀拉亚村:找准好路子 摘掉穷帽子

2019年04月12日 10:36   来源:新疆日报

制图/新疆日报视觉中心张永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春回大地,新一季的耕作开始,一粒粒饱含农民美好期盼的种子被撒入泥土,酝酿着下一个丰收时节。

  行走在疏勒县英阿瓦提乡喀拉亚村,到处可见干事创业的火热场景。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用智慧和汗水,酿造着甜蜜生活。满怀信心的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拼搏进取,在奋斗中创造幸福生活。

  引进新品种 腰包鼓起来

  “专家手把手教我科学种甜瓜,去年一个夏天我就增收了2000多元!”村民阿卜杜力克木·穆萨高兴地说,少投入却有了高产出。

  喀拉亚村是深度贫困村,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增收困难大,但村“两委”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对脱贫攻坚却有着用不完的“金点子”。

  邀请新疆农科院博士玉山江·麦麦提引进“金凤凰”有机甜瓜。每个生长关键时期,专家们到田间地头从施肥、浇水、防虫、防灾到最后采收、存储、运输,事无巨细地指导。2017年10月,首批60亩“金凤凰”有机甜瓜喜获丰收。

  “上海一家企业进行订单式收购,本来我们商定的价格是一公斤3元,老板了解到我们采用农家肥,也不打农药时,又主动提价0.5元。”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凯撒尔·买买说,“金凤凰”亩产1.5吨,产值超过5000元,比种植玉米高出近10倍。

  “种棉花需要七八个月才能丰收,而种哈密瓜只需要三四个月,投入成本也比棉花低。”村民夏麦丹·斯拉木说。

  为帮助贫困户获得更高的收益,工作队协助村民成立合作社,将甜瓜销售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场,售价比本地高出7倍多。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思路也被激活了。村民在收割完麦子的田地上又种起了反季节、高经济效益的秋季复播瓜。去年,全村种植总规模达到500余亩,亩均收益5500元,总收入达到275万元,甜瓜合作社带动40户社员脱贫。

  “示范引导+合作化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凯撒尔说,瞄准特色农业,喀拉亚村走出的特色种植脱贫路,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

  喀拉亚村的甜瓜“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外出去务工 就业不再难

  “我们的幸福生活就像飞机一样起航了!”回忆起赴上海务工的情形,村民伊卜拉伊木·阿卜杜外力感慨万千。

  喀拉亚村与众多的贫困乡村一样,普遍存在“穷自在”“等脱贫”思想,为了改变思想观念,村“两委”在工作队的协助下,积极向村民宣传“自力更生,贫困可耻,劳动光荣,致富争先”观念,帮助村民树立在奋斗中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

  依托“农民夜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外出务工和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设立转移就业服务中心,邀请企业家们直接来村考察招工。

  初中毕业的伊卜拉伊木一直在村里做打馕学徒,收入不高。工作队经过联系,帮助5名村民到上海小阿馕餐饮有限公司务工。

  “干净的职工宿舍,24小时供应热水。”第一次坐飞机的伊卜拉伊木感慨地说,“一个月收入至少3500元,干得好能挣到五六千元。”

  在大都市见过世面的伊卜拉伊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他领到第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后,全部捐给了喀拉亚村小学。

  说起当初捐款的初衷,伊卜拉伊木直言不讳:“在上海我才体会到没有文化寸步难行,我就想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做个有知识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按照“生产+理论+实践”的模式,喀拉亚村已有308人转移到上海、山东及北疆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让村里158户贫困户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如今,喀拉亚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踏上转移就业之路,搭乘上飞往“幸福生活”的航班!

  学好新技术 走上致富路

  看着小院拱棚里翠绿的辣椒苗、西红柿苗,村民艾拜·萨伍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院里的蔬菜直接供应自家餐馆,省去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院子里的小拱棚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凯撒尔说,“棚内蔬菜可以早于露天蔬菜至少一个月上市,管理好,肯定挣钱。”

  “小拱棚每天早上要通风,地面要保持湿润,水位不能漫过埂子。”艾拜的言语间透露出新型职业农民特有的自信。

  传统农业有太多局限性,而现代农业的创新空间非常大。转变观念、提升技术、学会经营后,农民也有高收入,也可以成为让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

  目前,喀拉亚村结合创业示范街发展实际,实施“前门店,后庭院”的庭院经济模式。全村庭院已按照“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禽舍一片园”的要求,科学规划出种植养殖功能区,利用闲置土地开菜园、建棚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

  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喀拉亚村“两委”在工作队的协助下,从带领农民试验种植专门制作爆米花的玉米品种,发展庭院经济,到如今开办鸽子养殖合作社。

  今天,在喀拉亚村,受惠于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和贫困户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成为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走上了现代农业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张赏华 ]

【乡村振兴 · 小康路上】巴海村:无公害蔬菜促增收

来源:新疆日报 | 地州新闻 | 蔬菜 党支部 农业 种植 菜种2019/04/12 10:36 阅读详细

【乡村振兴 · 基层治理】村子大家管 日子更美满

来源:新疆日报 | 地州新闻 | 村规民约 湿地 工作队 最美 哈尔2019/04/12 10:36 阅读详细

【乡村振兴 · 乡村新事】 河畔村方志馆:时光跟着希望走

来源:新疆日报 | 地州新闻 | 方志 河畔 温宿县 工作队 村委会2019/04/12 10:36 阅读详细

【乡村振兴】用工岗位送进村

来源:新疆日报 | 地州新闻 | 哈密市 用工 农牧民 招聘会 专场2019/04/12 10:36 阅读详细

【乡村振兴 · 走进特色专业村】林场村的春天

来源:新疆日报 | 地州新闻 | 苗木 种植 林场 呼图壁县 地里2019/04/12 10:36 阅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