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两代调解员见证乡村变化

2019年04月15日 09:52   来源:新疆日报

4月13日,在亚尔买里村第十三届农民运动会上,妇女参加拔河比赛。

  新疆日报讯(记者江日辉 白之羽 刘毅 周鹏 杨伟摄影报道)解决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协调看病就医、困难诉求……翻开这本从2018年10月开始记录的“妇女家庭婚姻调解工作台账”,古力巴哈尔 · 买吐地半年多来的工作跃然纸上。细看下来,调解矛盾不多,贴心服务不少,古力巴哈尔笑称自己这个调解员快要“失业”了。

  跨越40年的两代调解员

  作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里村的妇联主席,古力巴哈尔在过去11年里,目睹了不少源于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她依靠自己的耐心和智慧,让这些矛盾纠纷烟消云散。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而在古力巴哈尔看来,“矛盾不可避免,但避免矛盾激化升级是最值得努力的。”

  在亚尔买里村长大的古力巴哈尔,从2008年开始在村里从事调解工作。

  “过去,因为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导致邻里矛盾相对突出。”古力巴哈尔举例说,在没有打机井之前,亚尔买里村异常缺水,由此产生的抢水浇地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时候会有人动手打架。”说起那个时候的故事,古力巴哈尔摇摇头,“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公共服务水平不达标,最后买单的是乡村的和谐氛围。”

  如果让目光回到40年前,亚尔买里村还有另外一位女性——曾在调解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古力巴哈尔的母亲艾吉汗 · 吾斯曼。1976年,当时只有23岁的艾吉汗成为亚尔买里村妇女主任,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女儿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纠纷发生频次低、诱因小众化

  在跨度超过40年的两代人调解工作历程中,相对于古力巴哈尔用“鸡毛蒜皮”来形容今天大部分的矛盾起因,艾吉汗觉得40年前矛盾的呈现形式则显得更为尖锐一些。抢工分、争土地……贫穷和落后带给村民的不仅是物质资源的匮乏,更是精神和意志上的低迷。

  采访中,艾吉汗给记者讲了一件自己遇到的事。有一年,由于16元的工钱问题,两个村民间起了激烈的冲突。路过的艾吉汗拦住了两人,劝说无果后自掏腰包平息了冲突。

  不过,时针指向今天,随着村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改善,这些过去矛盾的重要诱因已经彻彻底底被时间的巨轮抛在了后面。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在古力巴哈尔看来,今天乡村矛盾纠纷正进入发生频次低、诱因小众化的阶段。

  古力巴哈尔给记者讲了一个典型例子。结合村民需求,村里会定期举行技能培训,一次技能培训课程时间过长,但一位听课村民没有及时告知家中老人。于是当延误两个小时赶回家后,家中老人极为不满。为此,古力巴哈尔将两个人都叫到了办公室,提醒年轻人下次注意,安抚老人的情绪。事后,古力巴哈尔还专门与培训人员沟通了此事,以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

  由于长期从事矛盾调解工作,古力巴哈尔在村民心中有了很好的口碑,大家都很信任她。不少妇女会时常打电话给她或者直接到办公室找她谈心。老公太爱喝酒怎么办?外出打工靠不靠谱?孩子婚礼怎么操持?……在古力巴哈尔看来,通过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提前加强沟通交流,让不少潜在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调解工作越来越清闲

  时至今日,艾吉汗曾经见过的种种矛盾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越来越到位,村民的素质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越来越充分。”古力巴哈尔笑着说,这些原因使得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调解工作越来越清闲。

  不过,在乡风文明已经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标志之一的今天,古力巴哈尔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当碰到村民烦心事多、眉头不展的时候,古力巴哈尔尝试着把心理疏导引入工作中来,帮助群众放松心态、鼓足干劲。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古力巴哈尔还积极参加各级矛盾调解和心理疏导技能培训,闲暇时会看一些法治类节目。“今天的调解和疏导工作更讲求科学性,所以我要给自己充好电。”

  而对于已经进入退休生活的艾吉汗来说,经常会有曾经的调解对象带着孩子过来看望她,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吃饭的幸福画面,无疑是如今亚尔买里村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