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一堂生动的党课

2019年04月29日 10:15   来源:新疆日报

4月24日,韩凤鸣给基层党员干部讲述开发功勋三号矿脉的艰苦奋斗历程。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健龙 邹懿 仲兆丰 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影报道)4月24日下午,104名基层党员干部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主讲人是原可可托海地质勘探大队高级工程师韩凤鸣。他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与可可托海的情缘及在这里奋斗的故事。

  讲台上的韩凤鸣,习惯性地紧握着右手,就像还紧握着探矿锤一样。探矿锤是陪伴他大半生的“老伙计”,讲课当中他挥手的动作就像在撬砸矿石一样铿锵有力。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21名大学生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从北京、上海、长春等地来到这里。”韩凤鸣说。

  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时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尽管心里已有吃苦的充分准备,但可可托海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还是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他们来到可可托海的第一课就是下矿井打钻。因为都是书生,当时他们用握笔的手抡起了铁锤,“几天,手掌就磨出了水泡,一碰就疼。我们挑破水泡,忍着疼痛继续干。”

  那时,可可托海人正在进行着一场帮助国家偿还债务的“保出口”劳动战役。

  “保出口”的任务完成后,他们被分到自己的对口专业岗位工作,韩凤鸣被分到了701技术勘探大队。此后,他用了数十年时间踏遍了可可托海的每一座山。

  “在阿尔泰山搞勘探,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我们不会骑马,没骑几天,我们的大腿和屁股就都被马鞍磨破了,疼得没办法坐。”韩凤鸣说,“无论是怎样的艰苦条件,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那一代人的心里都怀着为党和国家牺牲一切的信念,奋斗再奋斗!”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地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

  学员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那一代人的经历太伟大了。”来自布尔津县冲乎尔镇的学员阿加尔古丽·恰凯说,“这堂课我几乎是攥着拳头听下来的,手心都捏出了汗。”

  “上课前我就对韩老做了一些了解,他曾探明和发现多种稀有矿物,为我国的两弹一星、海军装备制造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发现了世界上唯一的额尔齐斯石。可是,他看上去那么朴素,在我眼中他是朴素而高大的英雄。走近他时,让我内心感到震撼!”来自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的基层干部梁爽说。

  来自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的沙尼亚·金恩斯汗说:“韩凤鸣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主动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来报效祖国,这种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现在还是在实习期的大学生,正面临就业抉择,听了韩老师给我们上的这堂党课,坚定了我扎根边疆基层工作的信念。”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