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特别的爱温暖特别的孩子

——记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金荣

2019年07月22日 09:53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深夜,位于塔城市区东部的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公楼里还亮着一盏灯,陈金荣正专注地在计算机前敲出一行行文字。“这两天我正参加公益培训,要抓紧时间把培训内容整理总结好,跟其他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她说。

  陈金荣是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自2000年投身特殊教育工作,她就深知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19年的坚持,学校已成为她的家。

  倾力投入特殊教育工作

  2000年9月,原塔城市聋哑学校(现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伊始,陈金荣,一个年仅21岁的女孩来到这里,成了一名特教老师。

  “当时我有点后悔,感觉自己入错了行。”回忆起刚工作时的情景,陈金荣感慨地说。因为学校刚刚成立,教室里只有一张讲桌、一块黑板,教学设备简陋。孩子们不懂手语,无法沟通,陈金荣只能用“手舞足蹈”的夸张教学方式,将唇语、文字、手势相结合,一个手语动作往往要重复上百次。一天工作下来,她经常累得不想说话。

  陈金荣想打退堂鼓,但是孩子们明净的笑容和期待的眼神让她改变了想法。“孩子们都很单纯,也很依赖我,我真的不忍心离开他们。”她说。

  没有现成的模式参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孩子?陈金荣查资料、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对待这些孩子,必须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陈金荣说。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一个简单的拼音字母、一个简单的词汇都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需要用上所有的肢体语言。从一个发音到一个字,再到一个词,词再组成句,句连成文……孩子们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会让陈金荣欣喜和自豪。

  在陈金荣的关爱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在人生路上不断收获奇迹。“看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特教老师最幸福的事。”陈金荣说。

  孩子们快乐就是幸福

  7月2日,陈金荣一走进学生宿舍,孩子们就围了上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是寄宿制,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陈金荣还担起妈妈的责任。“今天乖不乖呀?”“今天好好吃饭了吗?”“今天开不开心呀?”……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陈金荣感到非常幸福。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时时刻刻关心洞察孩子们的心理成长。”陈金荣说。学校刚成立时,她与孩子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白天她是老师,晚上就是妈妈,给孩子们喂饭、穿衣服、洗衣服,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学校曾来过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缺乏安全感,每天一个人缩在角落偷偷地哭。陈金荣发现后,用温柔的言语安慰她,每天晚上都会抱着她哄她睡觉。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开朗了。

  “我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给予的快乐。”陈金荣说自己每天都在收获感动,经常会收到孩子们问候的微信,还有不少学生回学校看望她。

  如今,不少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了特长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有的孩子开了店铺,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提起学生,陈金荣感到无比欣慰。

  为孩子们插上逐梦翅膀

  2012年,陈金荣担任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认为,作为新时期的特教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感,还需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陈金荣多次去内地的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开设了烹饪、计算机、十字绣等课程。“学校不仅仅要教孩子们说话、帮助他们康复,还要教他们自食其力。开设这些课程,可以使一部分孩子毕业后就能够就业。”她说。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独立的综合训练室、兴趣教室、心理咨询室、测听室、康复室等,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培智、启聪、职业教育、送教上门、校内校外融合的教学模式。

  “拥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充满爱心的优秀教师,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关键。”陈金荣说。由于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过来的,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指导每一位新教师尽快掌握手语,就成了陈金荣关注的事。如今,在陈金荣的培训下,40多名老师都熟练掌握了手语。

  “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特殊孩子是折翼的天使,我所做的就是为他们插上逐梦的翅膀。我热爱这个事业,爱这些孩子,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陈金荣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