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你们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2019年07月29日 11:17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马慧娟(左)与伊巴代提祖孙合影。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唐红梅摄影报道)7月26日,60岁的伊巴代提·萨迪克再次带着孙子从和田皮山县来到乌鲁木齐做康复训练。安顿下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马慧娟见见面。

  伊巴代提依旧选择住在北站东路丰北社区的一个宾馆,一则方便孙子在附近一家康复中心做训练,二则方便与身为市规划局驻经开区(头屯河区)北站东路片区管委会丰北社区工作队副队长马慧娟见面。

  当天下午,忙完手头工作的马慧娟赶到了伊巴代提的住处。开门的一瞬间,伊巴代提一把就抱住了她。

  “我太想你了,半年了,终于又见面了。”伊巴代提的泪水顺着眼角滑落。

  马慧娟帮她擦拭眼泪,扶她坐下。

  “我孙子现在听得见了,也会说话了,你快看看。”伊巴代提说着近况,把7岁的孙子阿拉帕提·艾尼瓦尔拉到马慧娟身边,孩子叫了一声“妈妈”。一时,马慧娟也没忍住眼泪。

  他们之间的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身陷困境,他乡“亲人”伸援手

  去年1月27日,马慧娟和伊巴代提第一次见面。

  “当时我孙子的人工耳蜗找不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找了‘访惠聚’工作队。”伊巴代提还记得,当时她濒临崩溃,因为这个人工耳蜗是一家人的希望。

  伊巴代提的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儿媳身患残疾,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2012年,孙子阿拉帕提出生后不久被查出患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2017年7月,阿拉帕提享受到国家救助贫困聋儿人工耳蜗项目,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了人工耳蜗的手术,开启了漫长的康复训练期。

  当时做首期康复训练需要10个月,伊巴代提祖孙俩在乌鲁木齐举目无亲,渐渐地住宿和吃饭的开销都难以为继,加上康复训练进行至第6个月时孙子丢失了人工耳蜗,一时让她感到绝望。听说工作队专门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附近社区的工作队。

  “听完阿姨的诉说,我当即就决定帮助她。”马慧娟说,她当时就把身上的200元现金塞到伊巴代提手里,并答应她会尽快想办法。

  随后,马慧娟向工作队队长和社区反映了此事,大家商量一起帮助老人。

  3天内,工作队和社区帮老人找好了可以做饭的房屋,帮她办理了居住证,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为老人捐款2800元作为后续几个月的生活费。“

  不仅如此,在工作队和社区的帮助下,孙子重新配了人工耳蜗。”伊巴代提说,马慧娟给她的200元钱让她看到了希望,工作队和社区的持续帮助,坚定了她照顾好孙子的信心。

  “我会感激你们一辈子,你们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工作队和社区时常去看望伊巴代提和她的孙子,每次都会送去生活必需品,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首期康复训练结束她在离开乌鲁木齐前,加了马慧娟的微信。

  回到皮山后,伊巴代提经常和马慧娟保持联系,称她为“女儿”,遇到节日会相互问候,还发来全家人的合影,让工作队和社区不要担心。

  去年11月,伊巴代提带孙子来做第二期康复训练,她给马慧娟他们带了和田的大枣,还有自己连夜打的馕,表达一家人的感激之情。

  “阿姨上了年纪,一个人带着孙子奔波,还要扛那么重的红枣和馕,我真的很过意不去。”马慧娟说,作为工作队队员,大家每一次对伊巴代提的帮助,都是分内之事,但伊巴代提将这些点点滴滴都记在了心里。

  “这次孙子做完最后一期康复训练后,我可能就不会再来乌鲁木齐了。但我会感激你们一辈子,你们是我们一家的恩人。”伊巴代提说着又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阿姨,我就是您的女儿,我会去皮山看您的……”听到马慧娟的话,伊巴代提又笑了。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