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书记 脱贫有信心】吉格代力克村变身记

——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④

2019年11月22日 10:24   来源:新疆日报

  10月16日上午,乌什县天气和暖,亚科瑞克乡依力克其墩村村民托合提 · 艾沙和乡亲们一块来到戈壁滩上的天然晾晒场,将晒好的核桃装袋。今年该村收获核桃60吨,比去年增加15吨。托合提一边装着核桃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核桃一定能卖上好价钱。”记者李桢楠作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 逯风暴报道)掩映在狭长林带中的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是该县今年要脱贫退出的2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10月17日,记者走进这个村庄,从干劲十足的干部群众身上,从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中,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个为民解困、为民造福的脱贫攻坚工程带来的新变化,强烈感受到村民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

  补短板 脱贫致富信心足

  砂浆在搅拌机里滚动、一块块陶粒块被工匠砌成墙体……10月17日,机器轰鸣声、瓦刀敲击声、说笑声,荡漾在村民麦麦提尼亚孜 · 托乎提家的院子里。这是人们在给麦麦提尼亚孜家砌生活区、种植区和养殖区的隔离墙。

  麦麦提尼亚孜家是吉格代力克村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户。看到村里这两年修建的柏油路、安居房,麦麦提尼亚孜激动地说:“党和政府想着我们,‘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帮着我们,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越来越漂亮了。”

  从大学生村干部成长为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帕尔哈提 · 努尔东告诉记者:“这个村原来是全乡较为落后的村,2017年我刚被分配来时对村民脱贫心里没底。随着‘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逐一解决,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我现在越干越有信心了。”

  帕尔哈提回忆,他刚来这里工作时,村里垃圾、柴草随意堆放,污水随意倾倒,是典型的“脏乱差”村。不少村民有冬天蹲在墙根晒太阳的习惯,村广播喇叭里通知村民到村委会开会,常常都是稀稀拉拉没多少人参加。

  针对吉格代力克村的现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道路、住房、教育、医疗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入手,想尽办法补齐这些方面的“短板”。

  工作队副队长袁磊说,村里路面没硬化前,每到春天冰雪融化时和下雨天,道路就泥泞不堪。虽然雨靴及膝,但也会溅一身泥点。现在路修好了,入户走访一天下来,身上也是干干净净的,雨靴渐渐被“冷落”了。

  “现在,我们村将近10公里的道路全是柏油路,房子全是安居房。文化小广场、创业小广场、幼儿园、医务室都建得很漂亮,生活环境好了,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脱贫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在村委会大院旁开饭馆的村民阿不都外力 · 阿力木说。

  乌什县委书记刘国强介绍,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近年来,乌什县在实现全县贫困人口“两不愁”的基础上,着重在“三保障”上发力,通过教育扶贫拔穷根、医疗保障脱困境、安居富民挪穷窝、基础设施换穷貌等举措,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构建了脱贫攻坚的社会支撑体系。

  重造血 产业扶贫显成效

  秋收后,吉格代力克村的家具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生产旺季,经过木构、雕刻、裁剪、组装等工序,一套套时尚的沙发成型。组装工阿不莱提 · 麦麦提使劲按了按做好的沙发,满意地说:“结实着呢,现在农民把这沙发往客厅一摆,和城市楼房里的效果一样。”

  阿不莱提原来是泥瓦工,今年村里引进的家具厂“扶贫车间”投产后,他主动要求学做沙发。“我在家门口干活,每天可抽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在这里我还学到了木工手艺,来了4个月,每月工资2400元。现在,我们厂的工人已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了58人。”他说。

  林果业是吉格代力克村的传统产业,但村里成立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前,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获利。“果树不知道修剪,果子不知道加工,怎么增收?”合作社成员麦合麦提 · 合力力说。

  麦合麦提在乌鲁木齐开过饭馆,接受新事物较快。2017年,他学会林果修剪技术后,主动帮乡亲们修剪,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却不愿意。不到一年时间,这些村民看到修剪后的果树果实结得更大更多后,后悔没有接受麦合麦提的帮助。

  今年3月,村里成立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10余名社员一边为广大村民提供果树剪枝等服务,一边把村里的鲜杏集中起来加工成杏干,把核桃集中起来分拣、装箱。村民赛买提 · 巴热提高兴地说:“我家院子里的十几棵核桃树经过嫁接后,产量比往年多了一倍,而且价格也比以前卖得高,有合作社服务、指导,真是太好了。”

  成立养殖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建筑队……通过发展产业,吉格代力克村平均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全村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340元增长到2018年的9138元,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5万元,产业脱贫成效明显。

  聚合力 小康路上共逐梦

  “我爱中国共产党”“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71岁的村民图尔逊 · 托合提每天在家中自制的黑板上坚持练粉笔字。为了证明自己学有所获,他当着记者的面,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些心里话。

  图尔逊年轻时在其他乡镇当教师,退休后原本在乌什县城居住,但看到家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后,决定回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家门口有20余亩果园,院子里也种着果树和蔬菜,很多村民经常向他请教农业技术。

  “我教乡亲们的果树剪枝、嫁接技术,都是从内地朋友那里学来的。”图尔逊说着,打开手机微信,指着一名叫“赵尔强”的微信好友介绍,“这是山东五莲县的朋友,特别擅长种果树,我今年试种西梅全靠他的帮助,我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和他微信互动。”

  村里的家具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只有一路之隔,在家具合作社负责人罗朝军眼里,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萨拉木 · 瓦依提不仅是他的邻居,更是好兄弟、好伙伴。先前,湖南人罗朝军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家具厂,萨拉木是木料供货商。去年,村里要建“扶贫车间”带动村民就业脱贫,萨拉木给罗朝军建议:“我们那里的杨木、柳木资源丰富,如果你到我们村去办个加工车间,我就不用把木头送这么远了,你也就不用花运费了。”最终,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罗朝军的沙发制作“扶贫车间”顺利投产。

  吉格代力克村有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中有工作队队员、村干部,还有党员、团员和热心群众,他们常常到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家中开展志愿活动。村委会副主任图尔贡 · 亚森是村里的工程队队长,贫困户家里要是有什么活儿,他一通知,去的志愿者常常会超出预计人数。

  “村里的安居房建完后,我们的施工队将向其他村转移。这样,在助力其他村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施工队队员增加了收入。脱贫攻坚,各村要互帮互学,携手同心走向共同富裕。”图尔贡说。

  和邻村村民共同种植管理黑木耳大棚,和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一起探讨脱贫致富门路和增收空间……团结的力量,智慧的火花,让吉格代力克村干部群众从容应对脱贫攻坚中的新挑战、新问题、新情况,铆足干劲奋力向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冲刺。

  在乌什县,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日益凸显。

  【调研手记】

  用好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乌什县是边城,又是泉城。这次调研,我们目睹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也见识了多方发力激发的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但对贫困群众而言,要想走出困境,实现梦想,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来实现。脱贫攻坚中,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大到修路建桥、建房改院,小到代购农资、送医送药,这些外力举措让贫困户感受到了巨大的温暖和力量。

  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乌什县各方扶贫力量重视“输血”更重视“造血”,激荡起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走进村委会大院或“扶贫车间”、村办工厂,看看街头巷尾的宣传牌、农民画,都能感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拼劲和干劲已被点燃。

  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干部的主动换取群众的互动,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合力攻坚格局,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