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解读⑤

新疆的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

2018年11月21日 10:5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任红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各种宗教交融共生、彼此借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宗教文化丰富多样,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保障下,新疆的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专门介绍了新疆多种宗教文化交融共存的史实、宗教典籍文献的出版发行、宗教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实践等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尊重和保护宗教文化。

  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传播的重要地区,是宗教文化的汇聚之地,多种宗教文化交融共存的历史源远流长,这至今仍是新疆宗教的一大特点。新疆最初流行原始宗教、萨满教。公元前4世纪起,随着祆教、佛教等相继传入,逐步形成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后来,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先后传入,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演变。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多种宗教文化长期交融共存,互相借鉴,并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调整变化。目前,新疆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和祆教的元素遗留至今,如对火的崇拜,以生活习俗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时,要点起火堆,让人和牲畜从火堆旁走过。维吾尔族新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跨过火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在莎车、叶城、喀什、哈密、伊犁等地一些古老清真寺中,仍可见到佛龛、莲花图案、莲花宝座等遗存。吐鲁番、哈密等地穆斯林在清真寺礼拜时使用类似佛珠一样的串珠计数,也是受佛教的影响。新疆一些著名的伊斯兰教麻扎,有的源自原始宗教,也有的曾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圣地。比如和田的牛角山、吐鲁番的吐峪沟,以前都是佛教圣地,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麻扎朝拜圣地。道教在新疆传播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佛教的内容,出现两教相互融合共存的现象。历史事实证明,多种宗教和谐共处、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的一大特点,各种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吸收是普遍现象。

  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保护宗教文化的重要体现。白皮书中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国家以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发行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典籍文献,满足各族信教公民的多样化需求。新疆已翻译出版发行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多种文字的《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宗教经典书籍,编辑发行汉、维吾尔两种文字的《卧尔兹演讲集》系列。开办汉、维吾尔两种语言文字的新疆穆斯林网站。整理出版《金光明经卷二》《弥勒会见记》等宗教古籍文献。在专营宗教书刊的销售点,可以购买《古兰经》《圣经》《金光明经》等各种宗教典籍。

  新疆的宗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白皮书中如实介绍了新疆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新疆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昭苏圣佑庙、克孜尔千佛洞等109处宗教文化古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中央政府拨专款对列入国家和新疆文物保护单位的克孜尔千佛洞、柏孜克里克石窟、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进行修缮。新疆出资维修吐鲁番苏公塔、昭苏圣佑庙、乌鲁木齐红庙子道观等28处宗教建筑(场所)。涉及宗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白皮书中对此作了充分论述。白皮书指出,在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思想影响下,佛教等外来宗教都经历了中国化、本土化过程。佛教传入新疆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融入主流文化,对新疆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沿着中国化方向发展,经过长期与当地传统信仰和文化融合,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例如,伊斯兰教原本反对崇拜安拉之外的任何人或物,但新疆的穆斯林却一直存在麻扎朝拜活动。再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在修建时就采用了内地传统梁柱式结构,至今仍熠熠生辉。天主教、基督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传、自治、自养等,都为实现我国宗教中国化做出了积极努力。

  新疆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传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宗教界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发展、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引导各种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是我国宗教的根本出路。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