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带领乡亲奔小康——记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峰

2019年04月10日 10:2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郑丽媛报道)从军人转变为农民,可还有用武之地?

  退伍20年来,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一日从军,终生为兵。我只是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征途。”张峰说,他退伍后的新征途,就是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产业富民的探路人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最美村镇人”……张峰办公室里一块块牌匾,展示着他的新业绩。

  张峰出生在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努尔加村。1994年,18岁的张峰参军入伍,3年多的部队生活锻造了他敢于拼搏的品质。1997年11月,退役回乡的张峰,面对的是家中所欠的16万元债务。当时阿什里乡的农牧民大都靠放牧为生,生活困难。张峰下定决心:退伍不褪色,越难攻的山头越要上,我要和乡亲们都富起来!

  张峰在阿什里乡第一个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番茄;第一个带领农牧民搞订单农业;第一个带领农牧民走出山区跑运输。张峰凭着“攻山头”的坚毅,5年便还清16万元债务,跟着他一起干的农牧民,收入也越来越高。

  2008年,到内蒙古的奶牛联营社参观后,张峰又作出一个决定——办托牛所。把奶牛集中起来科学养殖,把奶业做成全乡的支柱产业,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2009年,张峰在阿什里乡创办了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供奶合同。2016年底,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阿什里乡其他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阿什里乡“不尔列斯畜牧业联合社”(“不尔列斯”哈萨克语为“团结”),通过合作社联合体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目前,联合社奶牛存栏2580余头,肉牛存栏5000余头,年存栏羊1万余只,联营耕地1.6万余亩,联营草场5.3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

  追梦小康的领路人

  张峰创办的合作社,以及发展起来的各项产业,为阿什里乡的农牧民打开了增收之门。

  目前,阿什里乡共有1200多户农牧民加入联合社,辐射人口4000余人,占到全乡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多。全乡60%的哈萨克族牧民通过加入合作社,走上了牲畜托管入股、资金入股、土地联营、草场联营,农牧民进入养牛场、养羊场工作等多元化的增收之路,2018年,社员户均年收入达8万多元。

  在张峰开办的饲草料配送合作社内,努尔加村牧民艾扎特·热玛扎正熟练地操作机械给奶牛配饲料。2011年,艾扎特和妻子在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仅一年就实现了脱贫。后来,艾扎特有了贪图安逸的念头,三天两头酗酒。“张峰大哥在合作社实行绩效考核评比,我连续两年排名都是倒数,按照规定,我必须被淘汰出去。大哥说,等我把酗酒的坏毛病改了才能再回来。”艾扎特回忆说。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艾扎特痛下决心戒了酒。2018年初,艾扎特找到张峰希望能回合作社。“看到我的改变,张峰大哥再次接纳了我,培训我操作机械。去年我家收入7万多元,我要继续好好干。”

  与艾扎特一样,在张峰的带动下,很多农牧民不仅掌握了稳定增收的本领,还成长为思想进步的新时代农牧民,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各族乡亲的贴心人

  多年来,见到有困难的乡亲,张峰总会尽力帮一把。

  2014年,阿什里村牧民哈吉别克·少列提准备结婚,因为手头紧,无法置办新房的家电等,张峰知道后二话不说,便借给他2万多元,还联系朋友,为他找来8辆车作为婚车。

  “乡亲待我如亲人,我现在做的还不足以回报他们。”张峰说,“当兵那几年,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乡亲们没少帮助我家。我刚办托牛所的时候,因为不够专业,牧民托养的奶牛死了不少,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大家交代。”让张峰一生难忘的是,大家不但没指责他,还纷纷把自家用来挤奶的奶牛送过来。张峰总结经验教训,决心以最大的努力回报乡亲。

  牧民阿山汗·木黑压提说:“在张峰大哥的带领下,合作社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互帮互助,一起进步。”

  张峰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一定要永葆党员和军人本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化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得更好。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