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为村民增收脱贫开“良方”

——记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9年05月06日 10:21   来源:新疆日报

  工作队通过改良盐碱地,鼓励和扶持种植积极性高的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如今,克孜勒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了,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新疆日报讯(记者米日古力·吾报道)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村委会文化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绿树成荫的村道旁,孩子们嬉笑玩耍,村民们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庭院里忙碌。“现在村里没有闲人,工作队来了之后,想了很多好办法,把大家的干劲都调动起来了。”村民买买提吐尔逊·阿曼吐尔说。

  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访惠聚”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担当,以用心用情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蔬菜大棚带来新希望

  “我在蔬菜大棚,今天要把这些菜苗都种上,晚点再回去吃饭。”买买提吐尔逊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挂了电话,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转身又钻进了大棚里。

  长80米、宽8米的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买买提吐尔逊每天早上都要来大棚,经常一忙就是一天。

  “我们村地少,以前不知道怎样改变现状,就靠家里的几只牛羊度日,收入也不高。工作队来了之后,带领我们发展蔬菜大棚,现在每家都有自己的增收渠道,大伙儿越干越有信心。”买买提吐尔逊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克孜勒陶村是贫困村,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种什么都很难丰收。工作队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争取到无偿援助的土壤改良剂,使用后盐碱地改良成功,亩均增产30%以上,这让村民们兴奋不已。

  哈拉峻乡原来有20座蔬菜大棚,由于疏于管理,效益一直不好,后来便荒废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发力,积极统筹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资金60万元对20座蔬菜大棚进行维修改造,鼓励和扶持种植积极性高的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

  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拓宽蔬菜销售渠道,与阿图什市各超市,哈拉峻乡各单位、企业等建立联系,让种菜的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现在我们村的10间商铺开始竞拍,第一间80平方米,就在村委会附近,底价1万元……”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吕辉斌喊了一嗓子。价格低、地段好的商铺让不少村民动心,经过几轮竞拍,10间商铺很快被村民全部承包。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吕辉斌说。

  以前在村委会前不远处有一块荒地,杂草丛生。工作队通过盘活资源,筹集到30万元资金,将1800平方米的荒地开发出来,建起5间小商铺,又增建5间惠民商铺,将10间商铺通过竞拍的方式出租给村民,将商铺所在地发展成餐饮小巴扎,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村民库尔曼巴依·吐尔地库力说:“以前家里只有6亩地,靠低保过日子。开了凉皮店后,生意特别好,我还要开连锁店,挣更多的钱,同时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脱贫。”

  2016年,克孜勒陶村集体收入只有2.6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在工作队的带动下,2018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21.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707元,比2017年增长38.5%,基层党组织满意度达到100%。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村民斯兰巴依·吐迷尔的后院里,200只小鸡正叽叽喳喳围在一起吃着菜叶,斯兰巴依坐在一旁看着,满眼欢喜。“工作队为我们贫困户提供了鸡苗,小鸡长大后,工作队集中收购销往乌鲁木齐等地,每只鸡收购价70元,算下来养鸡有上万元的收入呢。”斯兰巴依感慨地说,“现在村里一天一个变化,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大伙儿都觉得很幸福。”

  克孜勒陶村村民的幸福感,来自工作队扎扎实实的工作。

  村里牛羊肉销售出现困难,工作队联系本地肉制品加工企业和内地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将牛羊肉销往广东和湖北等地;为了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工作队争取到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修建了5公里柏油路;土地缺水、草场灌溉难,工作队修建水渠将水引到农田、草场;在村委会大院里建起全村第一座环保公厕……

  如今,克孜勒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了,村民住进了干净漂亮的安居房,电动车、小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奔驰,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