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特了哈孜·别山哈孜:把马具制作作为事业来追求

2018年09月04日 09:33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晨暄报道)“只要有马,就会有马具,我的马具制作事业不会停下来。”8月23日,塔城市恰合吉牧场迟尼拜村村民特了哈孜 · 别山哈孜告诉记者。

  在特了哈孜家中,随处可见摆放着的马具成品,以及被他当作宝贝的马具制作工具。在这里,一条马鞭、一个马镫都像是精美的工艺品,种类之全、数量之多让人目不暇接。

  特了哈孜今年38岁,因为幼时得病造成身体残疾,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特了哈孜15岁时,身为马具工匠的父亲,手把手教儿子学习马具制作。

  马具制作并不简单。马具包括马鞍、马笼头、马鞭、马镫、马缰绳等十余种,用鬃毛、皮革、帆布以及玉石、金属等制作,制作过程涉及木工工具、铁匠工具、皮匠工具、刺绣工具等多种工具。

  对于特了哈孜来说,制作马具更是难上加难。

  特了哈孜的马具制作从选料到制作完成,都遵循传统工艺的流程和技法,他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部件都一丝不苟。在学习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但他全都咬牙挺了过来,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制作马具的全部技艺,逐渐成为马鞍手艺传承人。

  刨、粘、锉、打腻子、上漆、上牛皮、上鞍花……这几天,特了哈孜正在制作一副马鞍。他说,每一个工序都马虎不得,每一个图案都要下功夫。要做好一副精美的马鞍,至少需要一周。每做好一副马鞍,特了哈孜总会举起沉甸甸的马鞍欣赏着,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无法言喻。

  特了哈孜制作马具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到两万元。在塔城市甚至塔城地区,很多人都慕名找到特了哈孜定制马具,这让特了哈孜很欣慰。特了哈孜说,牧民现在大都选择骑摩托车放牧,马鞭、马镫更多成为牧民放在家里或带在身上的“情怀”。

  “再把规模扩大一下,带个徒弟出来,让更多喜欢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人看到、买到、用到我做的马具,让马具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对于未来,特了哈孜早已做好了打算。

[责任编辑:张赏华 ]